十年來,經曆敦堉老伴辭世和家庭重大變故,在異鄉平複失去親人的深度傷痛,親曆了兩位女兒家庭的求索艱辛……老伴在祖國的骨灰一直存放在重慶殯儀館未能入土。敦堉與我在陰陽兩界,注視著、陪伴著兒孫們在人世間前行。
由於孩子們的工作變動較大,不僅在美國數州之間遷徙,也常常在中美之間往返。原擬將老伴骨灰迎來美國安葬便於就近祭奠已相當不現實了。我們全家及國內的至親都認為:將敦堉的骨灰安葬於他的父母及親友們所在的四川青城山墓園與已故家人團聚,共享永世長天之樂為最佳。
2008年初委托至親聯係青城山墓園,曾由電子郵件發來該墓園陵墓式樣、坐落布局、價格標準、管理方法等資料。我與兩位女兒進行了充分的討論,我希望百年以後與敦堉合葬。因此,確定購置了福壽陵雙人陵墓,其中“福”字墓穴安葬敦堉,“壽”字墓穴留給我。經設計施工於2009年初建成。
時逢美國經濟不景氣,6月初,大女兒所在公司老板宣布員工可停薪輪流休息一月,大外孫將於9月入大學就讀,正處於休閑階段;6月13日,二女兒又被其公司派往中國南京出差,兩個小外孫已放暑假;我本閑人一個,隨時可以起程;唯兩位女婿不能請假,留守美國。
就統計數據而言,全家已有75%的成員齊聚,在現實中也算完美。兩位女兒當機立斷,攜全家老小共六人返回祖國,完成奉安慈父的大事。
安葬儀式中西方有很大差異,中國程序較多,西方則較簡單。我們采用中西合璧方式安葬老伴回歸故土,既有中國傳統習俗的理念,又具有西方追思的情懷。實現我們對已故親人敦堉的安慰與敬重,達到最高境界。
根據中國曆書,選定7月4日為敦堉的安葬日。
尊重風水師的旨意,敦堉的骨灰從重慶殯儀館啟運,其途中不能進入任何一個家門,並應於下午3時在青城山墓地準時開祭,才不會折子孫的福分。因此,由大女兒、大外孫親捧敦堉骨灰盒於早上8:25在渝乘坐火車動車(成渝直達特別快車),於上午11:25到達成都火車站。
這時天上正下著細雨,真有“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悲涼之感,我及二女兒和兩個小外孫、二弟、二弟媳、妹妹分乘由三弟、三弟媳駕駛的兩輛小汽車,等候在火車站出口,在細雨中迎靈上車,直奔青城山墓園。
成都至青城山約兩小時車程,由於至親們的幫助,組織工作縝密,我們在途中還用了午餐,於下午3時準時到達墓地。雨過天晴,在風水師的指導下,進行合乎中國國情較為複雜的敦堉骨灰安葬祭典。兩位女兒雙雙手捧著敦堉的骨灰盒入座“福”字墓穴,風水師用羅盤定位,將骨灰盒在墓穴中稍作移動後進行封棺。這時,我們大家見到麵對敦堉陵墓遠處的金邊崖上空的雲彩中有道道霞光顯現,證明骨灰安葬位置正確,預示子孫後代榮昌多福!我們全家和至親們向敦堉的墓穴獻了鮮花,並依次上香、行三鞠躬禮,各自向敦堉說了心中想對他說的話,表達我們對他的思念,祝福他在天堂永生,平安快樂!
上山的路迂回曲折,雖有一段平路、一段台階相間布置,但總高度達七層樓。我因右膝半月板有疾不能登高,墓園管理處專為老弱及行動不便的人設有付費滑竿(相當於轎子)服務,由四位農民弟兄輪流用滑竿將我送至墓地,他們對我上下攙扶,照護有加。素昧平生的四位農民弟兄待人之真誠、樸實,令我深為感動,在此向他們致敬!
翟幼林教授設計的36×36厘米黑色花崗石線刻墓誌,置於福壽陵墓的下方,表達了孩子們對雙親永恒的愛,其寓意為:“祝願有南開、蜀光、重慶大學十年同窗之誼,彼此深愛著對方的父母,如天上的比翼鳥和池中的並蒂蓮,在蒼鬆翠柏環繞的家園中共享永生。”
安息吧!敦堉老伴,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009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