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華府掠影(2 / 3)

紅廳擺設在大理石壁爐上的一座18世紀法國音樂鍾,設計華麗、做工精湛,一眼望去就感到是名貴之品,而地毯、壁飾的花紋又頗具現代圖案。這些廳中都有許多故事:如克利夫蘭總統在藍廳舉行婚禮;裏根總統夫人常在紅廳舉行聚會;門羅總統常在綠廳打牌消遣……

從白宮出來,我們憑三日遊的旅遊票登上了“全城通”旅遊車。這個“全城通”很可愛,是華府旅遊公司為民眾提供的特色旅遊車,它不論坐的人多人少,每天定時、定點、繞著各景點運行著。遊客隻要按圖索驥找到它的停車點,憑旅遊車票上車,按想去的景點下車,就能滿足參觀意願;也可以從某個景點下車而從其他景點上車,做到“車照常開,人自由玩”,不受時間限製。

“全城通”的司機身上戴有麥克風,邊開車邊講解,集司機、導遊兩職於一身。每到一個景點就向遊客介紹這是某某大教堂、某某紀念雕塑、某某著名影星曾吃過飯的餐廳等等。我們遇到其中一位司機很風趣,除固定景點外,他自己另加“花邊景點”。他說:“這是戈爾副總統的宅邸,白宮是副總統不能住的啊!”我們從車窗上望去,隻見一片樹林圍住一座房頂,其餘什麼都看不見。他又說:“這是克林頓總統的女兒讀的著名中學。”

我們也隻看見幾個學生在籃球場上打球,與普通球場無異。雖然未見到“特景”,但充分理解了首都人總想將一切有關的事告訴外地遊客的愛心和真誠。我們應用“全城通”在聯邦三角建築群中穿梭,參觀自然曆史博物館、美術館、科技博物館……

第二天遊覽林肯紀念堂和國會大廈。

林肯紀念堂是一座通體潔白的花崗岩和大理石的古希臘神廟式建築。36根白色大理石圓形廊柱環繞的紀念堂中,有美國著名雕刻家D·C·佛倫奇(Daniel Chester French)創作的潔白莊嚴的林肯坐像,像高5.8米,坐像後牆上鐫刻著紐約先驅論壇報的藝術評論家羅亞爾·科爾蒂索(Royal Cortissoz)的名言:“亞伯拉罕·林肯拯救國家的功績永存人們心間。”(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紀念堂南北兩牆上分別刻著林肯葛底斯堡演說和1865年第二次當選總統的就職演說詞。二女兒為我在林肯紀念堂攝影一張,我站在紀念堂前的台階最上層一個伸出的平台上,麵對紀念堂的林肯坐像,而我的身後為610米長的倒影池及其兩側的華盛頓大草坪和遠處的華盛頓紀念碑。兩位偉大總統的紀念建築氣勢磅礴,場麵浩大,風景優美!我們又乘“全城通”就近參觀了傑弗遜紀念堂及阿靈頓國家公墓。

下午,在國會大廈高大的台階前排隊等待,分批依次進入大廈內部,在圓形大廳及對公眾開放的幾個廳中參觀了著名的雕像、建築雕飾、壁畫,最後被引入議會廳旁聽。盡管在電視上看見過美國總統發表國情谘文時的盛況,而在我們的人生中卻還沒有親臨任何一國的國會大廈議會廳,直接觀看議員們辯論國家大事,從而心情十分激動。我們跟隨人群進入議會大廳樓上,到達高層的後部通道,在通道中將手機、照相機、錄像機交與保管處,再進入議會廳樓上的最後幾排專為觀光者設定的位置坐定。俯視大廳與總統發表國情谘文時完全相同,隻是我們到達的時間不合適,當天的提案辯論階段已結束,進入投票表決階段。隻見議員們個個著裝正式,畢竟是政治公眾人物,各有風度,三三兩兩離開座位隨意交談,有些議員又進入大廳左右側門內的休息室去休息了,但議會廳正前方的電子屏幕上顯示出來提案的表決結果,讚成和反對票不斷在增加的數字閃閃發亮。給我的直觀感覺是,議員們不需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席前按表決器,而是“自由遊走”式的表決。另一點不了解的技術問題是,表決器安裝在何處?是否在休息室內,或是議員每人都有一個小型無線表決器。這真是應驗了那句話:“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