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仔細想想,王上這麼活糟也不是一兩的了,可以自從王上而立之年以後,就一直在求仙問道了。這算是遭禁在了尋仙問道的路上。
連王老國丈都咬著後槽牙歎息:“但凡留下一個王子在京都也好呀。”
老丞相安撫國丈:“已經讓人去接王後一行了,相信很快就京都了。”
老國丈歎氣:“有勞丞相大人了。”可不得感謝人家嗎,現在老丞相這麼兢兢業業的,算是為了他外孫子在守業呢。
老丞相擼擼胡子,心國丈大人謝的稍微早了點,畢竟外麵亂,京都也亂,王後一行能不能順利回京還兩呢。並且兩人都知道,王上做事武斷,可以把京都的兵力都帶走了,他們拿什麼去接應王後一行人呀。
何況京都真的不消停,離不開人。難道要各府的家丁拉出來,弄個雜牌軍不成。倒也是一個出路。可眼下各府自古不暇,唯恐讓人鑽了空子,怕是出人手的不多。
老丞相:“老夫看這事不尋常,王上遇刺,京都生變,怕是不能善了。”
這已經算是很厚道的提醒了。國丈能把閨女送到王宮的人,腦子真夠用,他也能想到,可能怎麼辦呀。王上遇刺,這都算是好聽的法了,難道王上被自己折騰死了。想起來就氣。
兩人都是讀史的,王朝的興起敗落,心裏都有數,不過國丈大人一時間還想不開就是了,畢竟眼看著他家外孫就能榮登九五了。笑看風雲的人,那都是事不關己的。
到了這份上,誰不願意拚一把呀,萬一有成算呢,是吧。
國丈大人:“燕氏父子狼子野心,這事跑不了燕城。”
丞相大人胡子動了動:“國丈大人思考的方向不錯,燕氏父子的實力,確實是目前對王上京都威脅最有力度的人,可燕氏父子行事,不至於如此。觀秦地,魯地的現狀,老夫斷定這事跟燕氏父子無關。”
老國丈臉色通紅,竟然不成想,丞相大人對政敵如此推崇,這可不太好辦。這時候,不管是不是燕氏父子,都應該把鍋給他們背上才是。
老丞相:“國丈大人,眼下的京都,同燕城交惡沒有好處的,咱們手中沒錢,沒糧,沒兵,又何苦因為這等事情於燕城交惡,反倒放過了真凶。”
即便是人家燕氏父子是真凶,他們都沒有本事拿人家試問的。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你就知道人家燕氏父子願意跟你們總是打嘴炮呀。萬一人家不耐煩了,京都那不是伸著脖子幹等著嗎。蠢,很蠢的見識。
老國丈:“依丞相大人看,是哪家在背後操縱這等惡事。”
丞相大人歎氣:“句大不敬的話,魯地這些年隻能算是上能支撐而已。魯地稅收繁重,百姓早就苦不堪言,若是魯地百姓做出點這事,不足為奇。”
有這麼話的下屬嗎,出事的那可是頂頭上司呢。老國丈都有點適應不了丞相大人的畫風。
丞相大人接著道:“秦地,老夫不,國丈也該知道親近如何,王駕沒有到秦地就出了這等事情,實在是讓老夫沒有想到。”
言外之意,若是到了秦地之後,在發生這樣的事情,那根本就是正常的。
國丈大人臉上肌肉僵硬,心頭頂著一片烏雲,知道自家姑爺不咋樣,沒想到不咋樣成如此這般的情況。聽老城鄉的口氣,別民心,怕是連百官的心都失了。
國丈歎口氣,特別想要問一句,若是王後回來,王子上位的事情丞相大人以為如何,這本應該是鐵板釘釘子的事情,愣是連老國丈都覺得情景不樂觀了。
丞相大人:“還是等王後一行回來再吧。”
王後回京,真不容易,經過幾次的被人堵道,各種刺殺之後,王後就知道了,這些人誌不在刺殺,而是在阻撓他們回京。
王後若不是知道,王上的子嗣都在他們一行人中,怕是都要以為諸位王子爭位,才阻撓他們回京了。望著京都的方向,一臉的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