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納一個星期要發表20場演說,不是推銷他的產品,就是推銷他的哲學。
他不說枯燥無味的道德論,也不說統計數字,而隻說些似乎很有道理的話,聽起來有點像福音:“手裏沒有抱著球跑的人,沒有人會去絆倒他的。”“在成功的梯子上爬的時候,惟一的困難就是從最底下的人群當中擠出來。”“大多數人情願多花點時間去安排他們的假期,而不願多花點時間去計劃他們的生活。”
透納最高興的是把一個人的潛在能力發揮出來。他認為人活著得經常“洗腦”,洗過腦子以後,你才能想得出你能夠做些什麼。
透納說:“我把錢當做一種工具,大家都崇拜金錢和權力,所以你必須先得到它們。假如你也和殘疾人或窮人一樣,你又有什麼能力去幫助他們呢?假如一個人願意相信自己,發現他與眾不同的與生俱來的能力,他就可能會奮發起來。他的生活就會隨著改變,他也許會馬上買到一部凱迪拉克,也許會寫出一部了不起的長篇巨著。”
應該說,吉拉德與透納都是從推銷員做起的成功者,他們成功的秘訣是奇跡般的相同,就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不管是做什麼。
自信,會使你的推銷變成一種享受,你就更不會討厭它了。想一想就會明白,自信能使你把推銷當作愉快的生活本身,既不煩躁,也不會厭惡,這是因為你會在自信的推銷中對自己更加滿意,更加欣賞自己。堅持下去,最終你必將會取得成功!
做真實的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是2000多年前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這句話與現代社會倡導的人本主義屬異曲同工,它不但肯定自我而且堅信自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縱觀世界上那些在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經曆,不難發現他們成功的要訣在於他們有充分的自知之明,也就是經由認識自己之後,不斷改造自己,才逐步走向成功的。
美國一些大公司在招聘銷售人員的時候,差不多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做銷售人員?”對這個問題,大部分應聘者的回答也幾乎同出一轍“我喜歡這個有挑戰性的工作”“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做出這樣回答的應聘者一般是不會被錄取的。相反,如果應聘者說“為了賺錢”,招聘者反而會露出滿意的笑容,祝賀他被錄用。
說“為了賺錢”似乎有點低俗,但為什麼被錄用了呢?這是因為從這個回答中,招聘者能夠看到應聘者所擁有的一顆真實的心。拿破侖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套用到銷售人員身上,就可以這樣說:“不想賺大錢的銷售人員不能成為一個頂尖的銷售人員。”事實也確實如此,一個不想賺大錢的銷售人員一般都不能創造良好的業績。
當然,成功的銷售人員也不例外,日本保險業的銷售之神原一平就是一個典型:
原一平在27歲時進入日本明治保險公司,開始了他的推銷生涯。在他從事這份工作之初,他窮得連午餐都吃不起,隻能露宿街頭。但一個極為偶然的機會,這位落魄之人因為一位老和尚的一席話而改變了一生。
一次,他向一位老和尚推銷保險。原一平詳細地說明之後,老和尚平靜地說:“聽完你的介紹之後,絲毫沒有引起我投保的意願。”
然後,他告訴原一平:“人與人之間,像這樣相對而坐的時候,一定要具備一種強烈吸引對方的魅力,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將來就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
聽了老和尚的這一番話,原一平啞口無言,冷汗直流。
老和尚又說:“年輕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首先必須認識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老和尚又說:“你在替別人考慮保險之前,必須先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考慮自己?認識自己?”
“是的,赤裸裸地注視自己,毫無保留地徹底反省,然後才能認識自己。”
老和尚的這一席話,如醍醐灌頂,原一平終於明白了自己失敗的原因所在。他從此努力認識自己,錘煉自己,終成一代推銷大師。
認識自己,看起來簡單,其實相當困難。必須經由自我剖析與別人批評的過程之後,才能夠逐步認識自己。大多數人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經過自我剖析之後,發覺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性格的弱點,相信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從工作中找到自己,也拾回了信心。那麼,又如何自我剖析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永遠留一隻眼睛注視自己,隨時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