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P.Drucker)曾經說過:“企業隻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管理就是充分開發人力資源以做好工作。”美國最成功的企業家瑪麗·凱在《談人的管理》一書中指出:“優秀的人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留住好人才是公司優秀的標誌。”我國聯想公司老總柳傳誌說:“辦企業就是辦人。”綜觀世界成功企業的發展史,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把企業興旺發達的著重點放在“人”這個支撐點上,把人力資源當作企業資源配置的第一要素。事實也是如此。企業管理無非是管人、管物、管財、管信息等等,且實施管理的主體是人。這就是說,人的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
20世紀中期以後,西方國家走出了資本時代,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規模巨大的資本積累和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使資本變得更普遍,更易於流動、更容易被替代。在企業管理思想方麵,“一本論”即“資本管理”的思想正在向“二本論”即“資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思想演變。這一轉化是從以優化資本為目標的管理,轉變為以優化資本和優化人員為目標的管理。在一個穩定的、自身能夠控製的環境中,“資本企業”的目標是可以通過良好的運作加以實現的。但在今天,市場上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永遠的變化,很少有經理人員會覺得他們有能力控製周圍動蕩的環境。除非人和企業能夠加快學習他們的速度,發展新技能、采取新態度以應付變化多端的世界,否則他們就會陷入困境。這種情形賦予“人本企業”一個鮮明的不同於傳統“資本企業”的特點:人本企業是具有組織化學習能力的企業,學習的本質是改變自身內部的結構,以同發生了變化的環境相適應。在這樣的企業裏,人是知識的開發者、利用者和傳播者,企業通過營造新的組織環境來開發、利用、傳播知識和技術這種新的高價值的競爭性資產,從而在複雜多變的競爭環境中獲得競爭優勢。
在中國,管理者所麵臨的危機就是忽視了人本企業同資本企業的巨大區別。在這些企業中,人經常被當作一般勞動力甚至是物來管理,其管理的結果是極大地抑製了勞動者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此,這類企業必須盡快地調整自己的管理思想和人力資源管理體製,即通過製定有效的管理製度,使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具備兩個顯著職能:一是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工作分析與工作設計、績效考核、人事測評、人員招聘、員工培訓、人員激勵、薪酬設計及管理、勞動關係管理、勞動法律事務、規章製度;二是製定和實施人力資源戰略,包括具體設計招募優秀經營者,組建合格員工隊伍及專業隊伍的戰略體係和步驟,發展以及保留人力資本的措施,使人力資本成為公司的核心基礎,使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成為與公司財務、市場、技術和法律事務部門同等重要的戰略性職能部門。隻有這樣,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才能夠在市場中最有效地吸引、發展和保留最優秀的人才;建立讓員工主動學習、合作和創新的企業環境;為員工提供工具和資源,促使員工追求新的發展,並為革新者留出足夠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公司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人力資源管理》是高職高專經管類、公共管理類、文秘類專業的核心技能課或基礎課,課程地位十分重要。筆者曾擔任過三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和四年《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工作,在實際工作和教學工作中,深感目前有關人力資源管理的教材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較少,要麼是偏於理論描述,實踐應用性不強;要麼是簡單的方法、程序描述,可讀性較差。
因此,筆者早就打算編一本適合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教材。由於筆者平時工作繁忙,雖然早在前年就開始搜集資料,但一直難以成書。今年筆者有幸成為浙江省教育廳資助的浙江大學訪問學者,終於有了大塊時間編寫這本教材並能順利成書。
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的對象大都為中小企業,本教材在內容安排上針對中小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過程為導向展開。每章開頭都以一個實際案例開始,先啟發學生的感性認識,再引出下麵的內容。內容力求突出“理論夠用,方法講透”的特色,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每章結束都有技能要求和實訓項目設計,以突顯高職教育技能為本的要求,同時也為師生在課內外展開技能訓練提供參考。為了幫助學生通過人力資源管理師(四級)職業資格證書考試,每章後麵還安排了複習與思考題目,書後附有參考答案,以方便同學們複習迎考。
本書第一、二、三、四、六、七章由筆者撰寫,第五、八章由溫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經貿係陳國勝副教授友情撰寫,最後由筆者完成全書校對和合成。在此書編寫過程中,筆者參考了國內外大量其他專家的研究成果,還得到了國家高職高專示範建設院校——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係全體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表示衷心感謝。由於筆者學識有限,因此產生的不足和錯誤均由筆者承擔!
朱長豐
於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翠柏1舍507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