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價格策略(3)(1 / 3)

(五)副產品定價

在生產加工肉類、石油產品和其他化工產品的過程中,經常有副產品。如果副產品價值很低,處理費用昂貴,就會影響到主產品的定價。製造商確定的價格必須能夠彌補副產品的處理費用。如果副產品對某一顧客群有價值,就應按其價值定價。副產品如果能帶來收入,將有助於公司在迫於競爭壓力時製定較低的價格。

(六)產品係列定價

企業經常以某一價格出售一組產品,例如化妝品、計算機、假期旅遊公司為顧客提供的一係列活動方案。這一組產品的價格低於單獨購買其中每一產品的費用的總和。因為顧客可能並不打算購買其中所有的產品,所以這一組合的價格必須有較大的降幅,以此來推動顧客的購買。有些顧客不需要整個產品係列,如有的顧客要求將產品係列拆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節約的成本大於向顧客提供其所需商品的價格損失,則公司的利潤會上升。

第四節 價格變動反應及價格調整

企業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中,為了生存和發展,有時候需主動降價或提價,有時候又需對競爭者的變價做出適當的反應。

一、企業降價與提價

(一)企業降價

企業降價的主要原因有:

1、生產能力增加,或成本獲得有效降低。如企業增加了新的生產線,生產能力大大提高,但市場卻未相應擴大,此時,為擠占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往往會主動調低商品價格。近年來我國一些家電大企業在生產能力擴大後即挑起價格戰就是出於這一原因。

2、企業現有市場占有率下降。這通常發生在新進入的或已有的競爭對手采取了更具進攻性的營銷策略,以擠占本企業的市場份額時。企業為防止市場份額繼續喪失,不得不采取削價競爭。這是一種被動降價,但運用得當,也會對競爭對手構成巨大的反壓。如1996年的彩電行業,長虹降價幅度高達30%,TCL曾試圖以保持原有價格,提高產品質量,擴大與競爭者的差異來應對,但因產品的價格彈性較大,未能奏效。為保持市場占有率,TCL也被迫采取了降價策略。

3、經濟不景氣,消費者實際收入和預期收入均下降,導致購買意願下降時。這在一些選擇性商品上更為突出,消費者對一些可買可不買的商品會推遲購買,或選擇價格較低的商品作為替代,迫使企業不得不降低商品價格,維係市場。

(二)企業提價

雖然提價會引起消費者、經銷商和企業推銷人員的不滿,但是一個成功的提價可以使企業的利潤大大增加。促使企業提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由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企業的成本費用提高,迫使企業不得不提價以確保獲取目標利潤。

2、企業產品供不應求,不能滿足所有顧客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適度提價。

二、顧客對企業變價的反應

顧客對企業降價有哪些理解?

顧客對企業提價有哪些反應?

一般地說,購買者對於價值高低不同的產品的反應有所不同。對於那些價值高、經常購買的產品的價格變動較敏感,而對於那些價值低、不經常購買的小商品,即使單位價值較高,購買者也不大注意。此外,購買者雖然關心產品價格變動,但是通常更關心取得、使用和維修的總費用。因此,如果賣主能使顧客相信某種產品取得、使用和維修的總費用較低,那麼,他就可以把這種產品的價格定得比競爭者高,取得較多的利潤。

三、競爭者對企業變價的反應

價格變動的企業除了考慮顧客的反應之外,還不得不考慮到競爭者對價格的反應。當牽涉的企業數量較少,產品是均質的,購買者對產品和銷售者熟知的時候,競爭者就最有可能做出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