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迷人的犯罪學(2 / 2)

“很好,至少我們當中還是有同學相當負責。現在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你對這個案子是怎麼看的。”陸子然手中的書指向了莫小非身邊的李書彥,語氣沉靜而嚴肅。

“模仿謀殺。”

“那你認為還怎樣著手調查呢?”

“呃……從小說作家入手吧。” 李書彥說得很含糊。

“嗯,從作家入手,我覺得是個很不錯的方向。”陸子然鼓勵他說,“更具體些呢。”

“我覺得……”李書彥頓了頓,從他的樣子可以看出來他似乎有了點信心,“我覺得可以從他自圖書出版至今收到的書迷的信件入手,殺手既然模仿他的作品來殺人,說明是他的狂熱讀者,心理上有種病態的那種,那些信件中透露出這種傾向的人都可以關注一下。”

“有同學想要做補充麼?”

“我!”劉寶信心十足的回答,“這本書已經發行了5年了,保留所有的書信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信件那麼多查起來也很麻煩,況且就算找到那種信也可能找不到寫信的人了,匿名或者沒寫地址的。”

有人脫口而出,“那你覺得該怎麼查?”

“去精神病院調病人資料,這種人必然是精神病史。”

“我覺得這樣更難查。” 李書彥憤憤不平。

“我們可以暫時將具體的調查難度的事情放一放,站起來的同學中認為是模仿謀殺的可以先坐下。”

陸子然高深莫測的笑容讓眾人有種陰謀的感覺,但大家還是紛紛坐了下來,除開莫小非。於是,教室裏一百多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她身上。

“我……我不是否定他們的意見,我覺得那樣想也沒錯。”莫小非被大家看得頗為尷尬,尤其是陸子然的眼神,總讓人覺得意味深長。

“那麼你的意見是?”

“我注意到幾個細節問題,現實案件中第一名受害者的長裙是絲質的,但是小說中卻是絨質的;現實案件中第三名受害者被發現時她的臉是麵對門的,而小說中卻是背對門的,因為作者寫到進門就看到了她腳趾甲的顏色。如果我狂熱迷戀一本推理小說,迷戀到了在現實中去複製這本小說的場景,這隻是假設啊,我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所以?”

“我覺得殺人者應該和受害者之間有某種聯係,所以他采用模仿的手段去掩人耳目、混亂視聽,讓大家誤以為是變態連環殺手,因為他們選擇被害者並不是為錢為利或是其他我們常見的理由,如果調查人員被成功誤導,那麼他被懷疑上的可能性就又降低了不少。”

“非常精彩,對細節的闡述那段。”陸子然突然鼓起掌來,讓莫小非措手不及,“這是個真實的案例,真凶的確如莫小非所說的,和第三名受害者有著顯而易見的聯係,他們是親兄妹,他們的父親得了絕症即將離開人士,而父親一直偏愛品性良好的妹妹而非紈絝子弟的自己,他有著最常見的動機——money,遺產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一大筆錢。”

“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將人類的罪總結為: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及*,這是就是最樸實的犯罪動機,也就是我們這堂課探討的主題。”

“我認為保持想象力很重要,因為心理變態、連環殺手的確存在。但如果你們以後進入到公安部門,接觸到具體的刑偵事務時,你們就會發現,90%以上的案件你可以從事件受益者、被害人仇敵這兩類人中找到真凶。”此時站在講台的陸子然,迸發出耀眼的令人著迷的感性與理*織的神采。

“很可惜呢。”莫小非在內心默默感歎。

(最後莫小非闡述那段我進行了小小修改,因為有朋友說理解起來有點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