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人不是靠“埋骨公司”之類的宣誓,不是要求被管理者做出終身效力的保證,而是通過一些對被管理者有益的事,讓被管理者覺得公司值得效力終身。所以,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要吸引及留住好的被管理者,要給他們好的待遇及前途,及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監督和製衡製度。
世界範圍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已成為企業集團發展中最為寶貴的資源,引進什麼樣的人才,引進人才後幹什麼,有無發揮人才作用、滿足人才需求、挖掘人才潛能的機製,這是企業值得深思的問題。
人才是分層次的,大致有高、中、低三個層次,企業對各層次,各樣式的人才都是需要的。為此應調整人才結構,大才者大用,小才者小用,無才無能者不用。目前企業集團在引進人才方麵有許多高招,但在挖掘人才潛能方麵還做得不夠。因此,企業集團必須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製,才能獲得管理的成功。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滿足不同人才的要求,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是身為管理者所首要考慮的。因為隻有解決了人才的後顧之憂,他們才能靜下心來,一心一意的為你賣命。
英國冰島冷凍食品公司的總經理為解決店內人員的培訓問題,決意尋找一個專職培訓的專業人員。
經過多方麵的工作,他從馬科恩一斯潘塞公司請來了一名女性,而且他認為她是所能找到的最佳人選。實際上這種做法本身就有風險。有利的一麵是,這個新聘請來的人顯然是受到冰島公司前景的極大鼓舞,不惜放棄馬科恩一斯潘塞公司對她的成功和保障所做的承諾。不利的一麵是,她會不會因為冰島公司年銷售額還不到1000萬英鎊的小規模而灰心喪氣。因為馬科恩一斯潘塞公司正迅速接近20億英鎊,再說馬科恩一斯潘塞公司為她的工作提供了許多可自由調用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對於冰島冷凍食品公司來說簡直是不可想像的。權衡再三,冰島冷凍食品公司總經理還是決定,不惜重金為她配備所需資源。這些資源包括:兩名大學畢業生做她的助手,建立一個錄像製作機構,並在每家分店安裝了錄像機和視聽設備。
這名女士到任後,製作出了一整套錄像材料,內容是商店高效率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麵,既高度專業化而又形象直觀、生動活潑。公司裏的各類人員通過這種方法培訓,節省也大量的培訓時間,以保證正常的營業時間,使公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人才脫穎而出。
山東省龍山店有位古稀老人王荊山,解放前經營過交通、信托、銀行等企業,是全省有名的實業家。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兩三年內,四鄉八鄰請他去辦工業的人踏破了門檻,老先生說:“要俺出去,合作人要有五個條件,年富力強,有事業心,有膽有識,經濟清白,作風端正。”蓬萊縣振華實業總公司總經理司繼雙,專程去拜訪老人,一下車就對老人說:“王大爺,你提的五個條件我都夠。”他倆談了三天,又請老人到村裏轉了一圈。看了田,看了山,又看了村辦電器廠、塑料廠,都沒放在眼裏。當他一腳踏進小軋鋼廠時,卻脫口急問:“你們一個小小村子,怎麼敢投資25萬元搞軋鋼廠?”司繼雙說:“就是贏不了利,單賺一批技術人才也值。有了人才,我們什麼不能上?”老人佩服司繼雙的魄力,當場決定:“就衝這個廠,我不走了!”三年過去了,1985年這個村已辦起了11個企業年總產值達700多萬元,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2倍!這件事告訴我們:“良禽擇本而犧,忠臣擇主而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還是一個依靠大量引進外國科學技術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竟迅速成為世界科學技術的中心,這個奇跡的創造來源於美國大量引進外國人才。美國的早期科學技術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者還不到1%,如果通過正常的教育,自己來改變結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遠水難解近渴,於是美國管理者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非常英明地采取了借助外腦的政策。據統計,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有20多萬外國的科學家、工程師、醫生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其中有許多是第一流的人才。如號稱相對論之父的愛因斯坦,還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奧地利人赫斯、荷蘭人德拜、德國人洛伊,等等。美國當代重大科研成果都有外國人的印記,例如使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曼哈頓工程,登上月球的阿波羅計劃,主要貢獻者均是移居美國的外國科學家和工程師。所以,美國眾議院在科技與外交報告中承認:“成千上萬移居美國的科學家、工程師,他們所作出的貢獻不可估量,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使美國變得更加強大和富裕。”引進世界各國優秀人才,不僅對美國經濟和科技發展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還使政府每年節省了大量教育投資,前蘇聯1977年出版的《美國科技潛力》認為,1952年至1975年,因引進外國專家,使美國節省教育投資和有關費用至少在150~200億美元。美國管理者是想盡一切辦法將世界各地的大批人才弄到美國去。50年代,美國的海軍次長丹金波爾說過:“我寧肯把錢學森槍斃,也不能讓他離開美國。無論在哪裏,他都抵得上5個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結束的時候,美國為了搶奪人才,曾經組織了一支特種部隊稱為“阿爾索斯突擊隊”,負責人是格羅夫斯將軍,他是生產第一顆原子彈的軍方負責人。這個突擊隊由科學技術專家等組成,任務是專門到戰敗國、到歐洲、到日本去搜羅科技情報資料和科技人才。這支突擊隊跟著軍隊一起出發,在炮火連天中進入歐洲一些城市,其目的是保護這些地區的科學技術人才不受戰爭的損傷,或者防止其自殺。由於任何國家的科學技術人才的名單總是經常在報紙、雜誌、文件中出現,美國人根據這些名單,把德國的著名專家一個一個地全部俘虜了。就連最著名的原子能專家哈恩、火箭專家馮·布勞恩也俘虜了。格羅夫斯將軍曾說:“得到海森堡(德國科學家)比俘獲10個師的軍隊,更有價值得多。”被俘虜的這批德國專家到了美國,有相當一部分人加入了美國籍。在這期間,美國啟用馮·布勞恩研製火箭,把3個美國人送到了月球上。人們認為月亮上的腳印是美國人的腳印,實際上這裏也有德國人的腳印。美國借用德國的技術力量完成了宇航任務。除去上百發的V2火箭和運到美國的全部資料外,把德國一批第一流的火箭專家弄到美國,發揮人才作用,構成了美國後來空間科學技術的一個基礎力量。美國重視人才,充分發揮外國專家的作用,並讓他們直接參與軍事上的各項研究活動。像原子彈這樣的關係到國家命運的秘密工程,竟然有幾百個外國專家參加,在參加人都不知道自己做什麼的情況下完成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威力極大的炸彈的製造。戰後,美國的人才政策是,沒有讓外國專家繼續在軍事部門裏搞研究,也沒有讓他們到民間企業裏去搞研究,而是讓他們中的多數轉到大學去當教授。這樣就培養出美國新一代的科學技術人才。可見,美國大量引進外國人才的決策,不僅使美國贏得了時間,在極短期內由引進技術轉變為輸出技術;而且動員了各國的人才,心甘情願地為建設富強的美利堅合眾國效勞,這正是美國迅速崛起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