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窮書生深山遇猿(1 / 1)

話說五代十國之初,河東府臨汾有一書生名叫劉際遇者,幼年喪母,家道貧寒。時值戰亂,國土四裂,父攜幼子遊學四方,居無定所。父開館授學時他便坐一側旁聽,從小酷愛詩書,習得寶卷無數。閑暇時,約三五好友,上山野遊,詠詩飲酒,夜不歸家。久而久之,對深山老林產生了一種奇妙無比的流連忘返之情,幾日不上山,似覺百爪撓心,坐臥難安。

未幾,父親故去,劉際遇便將父親的墳瑩安置在大山深處。一是他思父心切,還有就是他對大山的情有獨鍾,因而常常去父親的墳前稍坐,有時有友陪同,有時一人獨去。後友人嫌遠,不願奉陪,他隻好自己前往憑吊。一人去時,情形自然大不相同,無人痛愛,無人牽掛,回到家中也是熒熒相吊,孑身一人,時間長短全由自己決定。時間晚了,他便在父親的墳頭臥宿一夜,似是父親的魂靈在暗中護佑,他也不覺懼怕。後來,他想如此長遠下去也不是辦法,索性就托人在父親墓地不遠處蓋了間小屋,省

去許多麻煩。帶上吃喝書本日雜等物,一住就是三五天。

大山兩側,巨石林立,似犬牙交錯。身後是一片原始森林,遙不可及,內中藏匿著無數的惡禽怪獸。每到日落之時,林中便傳來陣陣如雷的震耳吼聲,

一夜,月落星稀,漆黑一團。劉際遇正在酣睡之際,突聞屋外一物抓門。他急忙翻身起來,那物已是等待不及,歇斯底裏嚎叫不止,聲若破鑼,似人非人,這種聲音他是從來聞所未聞的。書生大驚失色,以為是鬼魂索命。知道喊叫無用,招架無功,隻有緊擁棉被,兩眼死死瞅定破屋門口,渾身篩糠般抖個不止。

也隻一瞬間的功夫,木門被那物輕輕一掀,如撕扯一張破紙板似的扔在一旁。

劉際遇隱約看到一高大巨人形,披頭散發,毛色不清,雙目如炬,閃閃發光,衝他快速撲來,嘻嘻怪叫一聲,將他連人帶被,如小兒般橫夾了起來。劉際遇心知大難臨頭,災禍難免,呼喊救命等於自欺其人。索性雙眼緊閉,默不作聲,任憑它嘶咬也罷,吮血也罷,聽天由命去了。

怪物單手胳肢窩裏夾著書生,走出門外。回身輕輕一推,小屋便轟然倒地,做成一片廢虛。鍋碗盆瓢,油鹽醬醋,書籍筆墨,日用雜品等等,盡數埋於其下。然後它一換手,將書生置於肩上,又是怪叫一聲,如風馳電掣般竄入莽莽林海之中。

劉際遇此時神智尚清,一個人一旦把生死二字置之度外,也就沒有什麼可畏懼的了。至於怎麼死,他已經想不了那麼多,他隻是想弄明白,馱他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怪物?它長有人形卻又不說人言,那麼直立行走者除了人還有誰?莫非它是?他想起了傳說中的野人,野人究竟是什麼樣子,極少有人見過。雖然他常常迷戀於山中遊玩,偶見些狐兔之類的小動物,虎豹豺狼則是遠聞其聲,並未迎麵相撞,野人更是無從談起。他聽說:野人見人時先是捉住人的雙手哈哈大笑,直到笑死為止,醒來之後才慢慢享受人肉的美味。而今天捉他的這個野人,沒見它笑,也沒捉他的雙手,不問青紅皂白就拿人,難道是帶回窩裏給它的孩子去喂食?這樣就慘了,一群小野人,你拉我扯,小嘴短牙,幾時才讓他痛快地死去?想想那個場景,令人不寒而栗,毛骨忪然,太可怕了。

不知走了多久,也不知到了什麼地方,那個人形的野人帶著他如飛地穿行於密林之中。大約過了兩三個時辰,野人停住腳步,呼呼喘著粗氣,小心翼翼地輕輕把他從肩背上放了下來。眼前仍舊很暗,本就是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黢黑夜,他夜間視物的本事自然和野人不能相比。隱隱約約麵前有個洞口,他正猶豫間,被野人攔腰一抱,他們到了洞裏。

他以為他的小命就要結束了,因而緊忙咬緊牙關,控製住顫抖的身體,闔目閉嘴,分散精力,等待死神的降臨。

然而,過了好久,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他扭頭看去,感覺是那個高大的野人睡著了。它的鼾聲極響,與人不同的是,鼾聲裏偶爾夾雜有口哨聲、風雨聲、鑼鼓擊打聲,仿佛有千軍萬馬在遼闊的草原上馳騁奔騰。

劉際遇在驚恐、慌亂、焦慮不安中度過了漫長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