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石敬塘甘做兒皇帝(1 / 1)

石敬塘字勳臣,後唐大將,是為唐明宗李嗣源的附馬爺,向來以驍勇善戰聞名。公元934年,明宗養子李從珂叛亂殺明帝子閔帝自立為末帝。

末帝乃是行伍出身,隻知搜刮百姓,不善治理國家。石敬塘與之向來不睦,聞聽其篡位稱帝,心想一介螟蛉之子都可坐大登上廟堂,算老幾呀?他是堂堂駙馬,有半子之情,多少還帶些血緣關係,豈不可取而代之?於是,在末帝篡位第二年便在晉陽城舉兵另立旗號。

李從珂聞聽大怒,以張敬達為帥,楊光遠輔之,統大軍討伐叛將石敬塘。

張敬達字書謀,楊光遠字孟軍,二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後唐大軍兵臨城下,石敬塘升帳,環顧左右問道:

“張、楊二人皆虎狼之輩,李從珂全仗此二人為所欲為,今犯我境,必有一番惡戰。某意明日出城會敵,哪位將軍願打頭陣?”

有大將劉知遠應聲而出,雙手抱拳拱身施禮道:

“明公且莫驚慌失措,張敬達、楊光遠匹夫,我視為草芥,怕他怎地?小將願作前鋒,明日開戰之時,定讓他唐兵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石敬塘大喜,親下台階,手撫劉知遠項背,道:“我有劉知遠,勝劉玄德有趙子龍乎!知遠如勝,吾將置酒於午門外,親自為將軍把盞!”

晉軍士氣一時大振。

是日,張敬達、楊光遠列開陣式,令軍士到城門前叫罵:

“石敬塘,命不長,要想活命快投降!”

劉知遠束裝整齊了,跨坐下雪花青,手執門扇大砍刀,大叫一聲,出城門而去。

張楊手下有六員偏將,分別是馬虎、牛豹、張狼、呂熊、柴狗、向羆,號稱汴梁六兄弟,個個勇猛異常,被張楊二人委以先鋒之職。六將見晉陽城中衝出一將,後隨不過兩千精兵。馬虎左右招呼一聲,道:

“弟兄們,走哇!不要讓跑了這個劉老西!”

六將齊出,將劉知遠團團困在垓心。

好個驍將劉知遠,隻見他麵不改色,氣不長出,揮舞大刀如風車一般。先是柴狗被削去半拉腦袋,緊接著向羆肩上著了一刀,呂熊砍了馬頭,張狼的家什擊出丈八遠。不到半盞茶的工夫,馬虎頭顱換了地方,一個牛豹分作兩個牛豹,六兄弟齊齊去了閻王殿前簽到去了。

楊光遠見狀大驚失色,向主帥秉報一聲就要殺出陣去。

張敬達“嘿嘿”一笑說:“賢弟且莫心急,待我擺一個人山肉海的戰術,吃掉石敬塘的這兩千人馬,自然也包括那個劉知遠。”

楊光遠不解,問:“何為人山肉海之陣?”

張敬達揮揮手說:“賢弟你看,我有十萬大軍,劉知遠隻不過是帶了區區兩千之眾,石敬塘這叫驅羊趕虎之戰,羊入虎群會是什麼結果?還不夠我軍兵塞牙縫的。即便劉知遠有三頭六臂,一個好屠夫一天能殺幾頭豬?”

楊光遠恍然大悟道:“將軍用兵如神,吾不如也!”

張敬達也不搭話,令旗一揮,十萬大軍一齊掩殺過去。

至多也就是半個時辰,劉知遠的兩千士兵全軍複沒,隻有劉知遠一人左突右衝,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到了城下,石敬塘急令開城門放入。

張敬達心知石敬塘尚未喪失元氣,不便追趕,大軍後退十裏安營紮寨。

僅此一戰,石敬塘已是屁滾尿流,心膽俱裂。擺在他麵前的路隻有一條:投番,向契丹求救!否則,戰敗是死,投降也是死,他知道李從珂是決不會放過他的。

契丹國耶律德光立即派使臣前來回複:求援可以,但要依三件事,事成之後:一,割地,二,稱臣,三,做兒皇帝。

石敬塘心意已決,但還是招集眾將做做樣子,和大家商量一番。劉知遠堅決反對,說:

“送錢送物送美女,甚至稱臣都可,唯獨不能做兒,更不能割地。這喪權辱國的事一旦傳揚出去,必定為後人唾罵。”

石敬塘不屑地言道:“知遠啊,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如今我們連命都快沒有了,割地做兒還不是空頭人情,待日後咱們兵強馬壯有了根基再收回來不就是了。”

石敬塘不聽,即派桑維翰出使遼邦,答應一切條件。表示願意拜契丹國為父,打退*之後把雁門關以北的燕雲十六州悉數獻上。

耶律德光大喜,立即撥精銳騎兵五萬,馳奔晉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