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燕兒現在對他防範加猜忌,還明裏暗裏的打壓排擠,這讓他心裏很不舒服也不能強硬的插手。以免他覺得自己真的有野心,也給那些圖謀不軌的人添油加醋處的機會。
可是這麼躲了出來不聞不問,又放心不下。
還沒見過父皇的遺詔,但是父皇曾經悄悄的,私下裏告訴過他,有心將皇位傳給他。還嚐試阻止他南征北戰掃平內亂寇,說是讓他在都城多培養培養勢力,免得以後根基不穩。隻是他當時並沒有多想,隻想一心為哥哥,一母同胞的兄長掃平一切障礙,讓他能夠順利的當上皇上,當上皇上以後沒有內憂,沒有外患,國泰民安。
可是現在回想起來,也許朝中傳言的事情是真的,父皇當年真的想將皇位傳給他,還寫了遺詔。隻是不知道後來因為什麼原因說是父皇最信任的常公公要對病重的父皇圖謀不軌被發現,帶著自己的義子逃出了宮。但是宮裏和朝中流傳的是常公公帶著遺詔逃出去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是常公公,意欲對皇上圖謀不軌被發現之後,帶走遺詔想要阻止太子順利登基。二是,也就是被大多數人傳說的,父皇並沒有將皇位傳給太子殿下,被太子知道了,準備強行登基。常公公被父皇受意,或者情急之下帶著遺詔岀了宮。
第一種說的好像有理有據,但是似乎並不多合乎情理。常公公是宮裏的一個管事太監,權力範圍隻限於內宮。並且平時並不是多麼招搖之人,也沒聽說過有自己的黨羽。
沒有同外麵重臣勾結的事情。那新皇登基,是需要朝臣輔佐扶持的,朝中三朝,元老也有很多,他一個太監自然不可能。
第二種說法雖然也有可能,但是他很不願意向著那個方向去想。他一母同胞的哥哥,受盡排斥顛簸流離的太子爺,雖然性格懦弱,多疑,但是從小是是按照太子的方向教導的,而且還有母後那樣充滿智慧手段強硬的堅強後盾。他當了十幾年的太子,在先皇駕崩之後,順利當上皇上,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就算是知道遺詔的內容,皇位並不是傳給他……。後麵的事情他從來沒有往下想過。
因為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想過父皇會將皇位傳給他。
他隻是父皇十幾個兒子中的第九個兒子,雖然是皇後所生,但是從小性格怪癖,不是很合群。十幾年前離開都城同太子哥哥一起被流放之前,父皇雖然很疼他愛他,但是因為不是很喜歡母後。所以平時幾乎很少麵都沒有見過幾次。
倒是跟著那曾經的爹娘生活的八年裏,有著家庭的溫暖,他的性格漸漸開朗了。又遇上那世外高人的師傅,學了一身絕世武功,又跟著母後為他專門安排的跟隨而來的太傅學習四書五經治國之道,重新回到都城之後。才用自己的能力漸漸得到了父皇的賞識和信任,而 接受他的請求準他親自帶兵出征,掃平外寇。
往事一幕一幕的在腦子裏回放,蒼黎第一次為自己堅定堅決的支持皇兄的做法產生了點點的懷疑,些許的動搖。
在皇兄繼位的短短幾年時間裏,他用盡所有的力量幫他掃平一切的障礙,可是他浴血奮戰保衛的國家,卻上演著一幕幕見不得人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