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夏朝之前那點事 下(2 / 2)

“不錯,就是這個樣子。”邱暉燕點了點頭,笑了。隻有羅小丹聽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兩人在說著什麼。

“你們在說什麼啊?”羅小丹搔了搔頭發說道。她被古風淳拖著走起來已經有點吃力,而在快步行走的時候,古風淳還在與邱暉燕討論這種深度的問題,她忍不住就皺起了眉頭來了。

見羅小丹一臉茫然的樣子,古風淳解釋道:“你知道,我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薪火相傳,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在作為樞紐,那就是以文字記載下來的史書。從商代的甲骨文裏就有發現這種記載,而到了西周,王室更是出現了史官這種職務,一直延續了數千年之久。”羅小丹聽了古風淳的話,不由地點了點頭。

古風淳繼續說道:“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古代事件,基本都是從古代的史書中得知了,其中許多曆史真偽更是難辨,需要我們用心去甄別才能知道真假。”古風淳說道這裏的時候,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所以關於古老的曆史,我們就很難去分辨出來真偽了,尤其是夏王朝這種古老的王朝,數千年來,更難去分別是否存在過,因為它除了在人口頭相傳和曆史書的記載裏出現外,從來就沒有出現過實物,不在周王朝之後沒有出現過實物,因為九鼎,據說就是從夏朝延續下來的,可惜卻在戰國末期神秘失蹤了。”

聽了古風淳說了一大堆話,羅小丹卻沒有聽到主題,她想了想問道:“這又與什麼重疊的朝代有什麼關係嗎?”

古風淳點了點頭,嚴肅地說道;“應該說,這兩個王朝是名字上重疊了,後世的人故意把它們歸為一個王朝,所以在記載裏麵,有一些信息就被誤導了。”

“比如呢?”羅小丹還是不明白。

“比如九州鼎。”古風淳接著說道:“九州鼎是更早更發達的夏王朝鑄造的,不知道流傳了多少年,落在後來這個夏王朝手上,隻是我無法斷定,大禹是第一個王朝的開國之君還是第二個的了,不過我更傾向於第一個,因為記載中的夏王朝,根本就沒有什麼凝聚力,記載中立國不過四百年多一點,就衰落和中興過許多次。我更趨向第二王朝的開國君王是啟,不過按照這樣推斷的話,這大禹與夏啟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純粹是後世的史官強行將他們湊合成父子的,他們所差的年代,估計不知道有了多少年,更可怕的是,在夏王朝之前,還有著三皇五帝的統治時間,我相信,那才是華夏文明的一個巔峰時期,對吧?”古風淳轉頭問向邱暉燕。

邱暉燕含笑不語,示意古風淳繼續說下去。不過她的眼裏的的欽佩和驚訝卻是出賣了她的立場,古風淳接著說道:“當然,這樣的事情,在古代控製起來十分容易。在第二個夏王朝裏麵,連文字都不具備,能流傳下來的東西自然少之又少,又加上人為控製,那知道秘密的人就更少了。”

聽了古風淳的分析,羅小丹也點了點頭。可是她還是不大明白,這跟後來的夏商周三代的斷代史有什麼關係啊?古風淳卻繼續說道:“可是暗中‘操控’了曆史的人也知道,曆史不會那麼容易按照他們預設的軌道運行的,遲早會有人懷疑夏王朝,但是與之相關的證據他們又不能隨便毀去,那夏王朝的秘密最終還是會有曝光的一天的。所以,他們又繼續做了一些手腳了。”

“什麼證據,什麼手腳?”羅小丹有點傻眼了,不過她卻是很興奮,繼續問道。古風淳的推理已經激發起了她的興趣。

“證據自然是那九鼎了。你可知道,斷代史最大的障礙在哪裏麼?”古風淳笑了。

羅小丹畢竟沒有博學到古風淳那種程度,她搖了搖頭,讓古風淳不要繼續賣關子。

古風淳說道:“那就是周厲王以殺止謗事件的發生。”古風淳說道:“周厲王用高壓政策壓迫人們,被人們趕走,周王朝出現了共和執政的局麵,不過重點並不在這裏,而是信史的時間在逆推到周厲王的時候,完全對不上史書記載上的東西了,也就是說,往上的曆史事件與時間,完全都對不上號了,往上的曆史,時間都無法確定了。”古風淳幽幽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