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少年地仙(1 / 2)

蕭問道一人登上天誅山,在羊腸小道之上,不乏農夫獵戶,也不乏青牛稚童。

“過了天榕樹,便是易宗所在。”放牛的稚童,梳著羊角辮,瞪著烏溜溜的大眼,給蕭問道指路。

“你叫什麼名字。”

“方休,易祖所起。”

名為方休的放牛郎,牽著青牛下了山,又回頭說道:“若是天黑了,記得下山。”

蕭問道淡淡頷首,拾階而上,直朝天誅山巔而去。

“求醫。”

待他立在易宗的山門之外,看著這易宗山門破敗,綠蘿藤蔓遮擋這山門,留下窄窄的一處門縫,容得下一人同行。

蕭問道看著詢問之人,卻是年約十二三歲的道童,身後背著一個竹筐,筐內放著數十味草藥。

不過,這草藥普通,並非天才地寶,最是珍稀的,便是一株三葉地籠草。

“求道。”

誰知,那道童聽著蕭問道所言,卻是掩嘴一笑,脆生說道:“易祖,從不收徒,你不知曉麼。”

蕭問道伸著右手食指,朝著這道童的頭頂,彈了個腦瓜崩,便一步踏入易宗之中。

觸目望去,人影伶仃。

淡淡的藥香,便在這一處院落之中,繚繞不散,甚是好聞。

隻見,一位耄耋老朽,盤坐在木榻之上,把脈醫治一位婦人。那老者身形消瘦,眼眸如電,一頭銀發,披在身後,像極了一個人。

“前輩···。”

蕭問道拱手一呼,淡眸一掃那老者麵相,心中一驚。

“青峰···迎客。”老者一呼,卻是看也不看蕭問道。

木廬之中 ,出來一位道童,眼巴巴的看著蕭問道,躬身說道:“貴客,尋仇還是報恩。”

蕭問道心中不解,為何入門之時,問的是“求醫···求道”。而入門以後,便是所問尋仇或是報恩。

“求道。”

蕭問道言語一落,卻把那名為青峰的道童,唬了一下,小手無處安放。

此時,那老者站起身子,卻是微微佝僂,抬眸看著蕭問道。

“仙人,不知我這小小山門,如何得罪了道君。”老者言語慢慢,處事低微。

“我曾有一位故人,名為易慕白。”蕭問道說著,一觀那老者神色,繼續說道:“他乃是我授業之師,便是出自這易宗之內。”

“你說···一位故人。”老者一呼。

“嗯。”

“可有畫像。”

蕭問道提起一根枯枝,便在空地上,蘸水作畫,寥寥數筆。

待將易慕白的畫像,顯現而出的時候,那老者星眸一垂,細細看了不下一炷香的功夫。

“青峰···明日。”老者一呼,淡聲說道:“灑掃門庭,出迎故人。”

身後的兩個道童,聽著老者所言,便攙扶著老者,徐徐而行,往一處木廬之中而去。

所來求藥者,皆是麵麵相望,看的蕭問道也是後背一涼。

吱···呀。

一扇塵封已久的木門,被那老者推開,回頭又看了一眼蕭問道。

蕭問道緊跟其中,隻見木廬之中,懸掛著數十幅畫像,畫中之人,皆是著一身素白道袍,後身繡一個“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