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甲午戰爭(韓國稱:清日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之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領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玉壺樓弑殺閔妃,並焚毀其遺體,並脅令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才將閔妃複位並追諡為明成太皇後,並厚葬於南楊州市金穀洞的洪陵。
隻是當時兵荒馬亂,閔妃遺體被亂軍侮辱後焚毀,分屍,泡入水池。平定之後,已經找不到遺體,隻得尋找生前衣冠,以衣冠塚入葬。
而事變當時,閔妃遺體,則由親近女官以及部分死忠軍官冒死收殮,在甲午戰爭“罪魁禍首”袁世凱留朝鮮線人的幫助下,近百人趁亂奔過鴨綠江,準備投靠袁世凱,路上卻聽說他停職待勘——給雙規了。於是隻好在天京市外圍的老爺廟山裏等待消息。
甲午戰後,日方壓力甚大,要求清政府嚴懲罪魁禍首袁世凱,因為他鎮壓東學黨,鎮壓親日的開化派,對朝鮮國王傲慢無禮,直接引發甲午戰爭。清政府滿肚子火氣,表麵上點頭哈腰,背後咬牙切齒。年輕氣盛的光緒對委曲求全的李鴻章大為不滿,加上兩江總督,湘軍頭領劉坤力保袁世凱,說此人乃國之柱石,社稷幹城,袁世凱終於得保,而且還被任命為類似預備役部隊最高負責將領,在天津小站開始操練新軍。
閔妃親隨在天京近郊老爺廟附近等候消息不久,袁世凱便已複職,知道這政治砝碼還在山裏等待,當即飛騎告知,命諸人就地掩埋閔妃遺體,隨後去天津投軍。諸人痛哭之後,在信使的督促下,連夜築造墓室,將閔妃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皇後草草入殮,隨後離開。
這段曆史曲折甚多,明成皇後也是頗有爭議的人物,可是力抗日本,最終被殺,卻讓她成了朝鮮抵抗運動的偶像。
馬非等也猜不到全部,但是事情明擺著,閔妃遺骨尚在,墓室宛然,記錄清楚,看來此事並非捕風捉影。等韓大庚慢慢把目光看向朝鮮警衛,也跟著看過去。
李秀壯漲紅了臉,結結巴巴說了一番朝鮮話,韓大庚越聽眉毛越皺。“怎麼回事?”馬非問道。
“媽了個把子,他說,他們的共和國是不會接受這種事情的,他們的軍隊和百姓,隻有最偉大的太陽一個人要信仰。這不是跟文革一個調調麼?”
馬非笑了笑:“人家自然有人家的道理,你不能強迫他們找祖宗。可是,還有人巴不得找祖宗呢。”
“你是說......”
“是啊,”馬非鼓勵著韓大庚僵化的頭腦:“韓國人現在經濟發展不錯,一定會忙著整這些。知道這個消息,恐怕會在這裏弄個遺址博物館什麼的吧?到時候,還擔心不扔點錢?另外,韓國人指不定又會說,遼東省曆史上就是韓國領土呢。因為他們的偉大女性明成皇後就葬在這裏啊。”
“我日他個祖宗吊毛蒜!”韓大庚暴走:“他們敢!”
馬非開導著:“適當的意淫還是能促進經濟的。隻要他們肯拿錢。”
“對,掏錢才是硬道理!”韓大庚終於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