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鼻子灰(1 / 3)

鄧一川要一個人去,沈丹不肯,說啥也要一道去。

蓓蕾中學的前身是吉州區啟明實驗中學,位於吉州新區,離金龍灣不遠。從市區出發,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中間要以過一段沿江道路,然後過大橋,駛向金龍灣。

這是一家非常有爭議的學校,創辦到現在,各方說辭不一,有些甚至大相徑庭。

有說它是民辦教育的先鋒,開創了民間資本在吉東辦學的先河,為教育體製的改革與創新探索出了一條新路。有說它是精英教育的一種翻本,跟公辦教育搶資源搶老師,是民間資本對教育公平的嚴重踐踏與破壞。

這所學校的很多老師,都是從市區兩家重點中學高薪挖來的。他們的薪水是原來學校的三倍還多,福利更是好得讓人咂舌。

鄧一川當秘書的時候,還通過關係將一位高中同學從原來的八中弄到蓓蕾呢。

不管外界怎麼評價,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家學校越辦越紅火,越辦越有名,到現在,幾乎成了吉東教育的一麵旗幟。太多的家長擠破頭地將孩子往裏麵送。尤其它的特長生部,這些年更成了競爭的重點。

那些家庭條件優越,孩子文化課又不怎麼好的家庭,都想通過蓓蕾中學,為孩子辟出另一條路來。

車子駛離市區,往沿江大道上去。沈丹無話,鄧一川也無話。兩個人都被濃濃的心事壓著,有點透不過氣。

截至目前,鄧一川隻知道林瀟蘇32歲,是葉芝阿姨曾經的學生。海師大畢業後進入吉東第二中學任教,四年前被挖到蓓蕾中學,目前擔任特長三班班主任。

古風阿姨為啥讓他去見林瀟蘇,而且這麼急,鄧一川想不明白,沈丹同樣給不出解釋。也許,林瀟蘇那裏有葉芝阿姨什麼秘密吧。

一個小時後,車子到了龍灣鎮。

龍灣是吉州區新建的一個特色小鎮,雖然建鎮隻有短短三年,但無論發展速度還是建設規模以及規格,都是那些傳統老鎮無法比的。

坐在車裏,看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一座座高架橋,寬暢筆直的馬路,漂亮的綠化帶,都讓人有一種恍然走錯地方的感覺。

都說龍灣是吉東的“特區”,是小深圳,這話一點不假。

此時此刻,鄧一川就被這種強烈的感受震撼著。一年前尚未被隔離審查時,他還來過龍灣。是三江集團老板江上敏硬拉他來的,說要不感受一下龍灣的建設速度,就當不好市長秘書。

那次他在龍灣住了兩晚,還喝醉過一場。江上敏和助理司雪太熱情,無法不醉。

一年工夫,龍灣又變得他認不出來了。

沈丹問鄧一川,是先找好地方再約林瀟蘇出來,還是直接去學校?

鄧一川說,直接去學校。

車子開到學校門口,鄧一川和沈丹卻遭遇到了麻煩。

兩名保安先是讓他們出示證件,接著又讓填會客記錄。得知他們要找特三班班主任林瀟蘇,兩位保安交換了眼神。其中一位說:“對不起,我們學校沒這個人。”

“沒這個人,你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嘛?”沈丹性子急,三句不是好話,就跟對方懟上了。

對方用懶散的眼神看著他們,毫不介意地說:“我說沒這個人就沒這個人,難不成你二位還能給我們變出一個來?”

“明明就在你們學校任教,怎麼突然就說沒了呢?”沈丹往前一步,擺出一副幹架的氣勢。

鄧一川拽拽沈丹衣角,示意沈丹別亂來。然後笑臉湊上去,跟保安說:“同誌,我們是從北京來的,是林老師親戚,麻煩你跟林老師說一下,我們有急事找她。”

保安看也不看鄧一川,臭哄哄道:“北京來的能咋,沒有就是沒有,說多少遍也沒。”

鄧一川沒轍了,對方如此態度,擺明了就是不讓他們進。腦子裏迅速冒同一串人,想著找哪個能跟學校這邊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