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楊眺這女人(1 / 3)

鄧一川努力給自己打氣,拚上命地讓自己不要緊張。不就是換個單位嘛,又不是大學才畢業,剛開始麵對社會。再怎麼他也跟歲月有過近十年的抗衡了,單位中形形色色的臉,都見過。

不用怕,真不用怕。再難看的臉,他以後都要見。再刻薄的話,他從現在起得聽。他讓自己徹底忘掉過去,開始麵對新的人生。

上了二樓,能聽得到女人的說話聲。不用辯,鄧一川就知道是館長伊淺秋的。伊淺秋的聲音總是那麼悅耳,很飽滿也很有感染力,有著歌聲的味道。

如果拋開陳原跟伊淺秋的種種過節,或者拋開伊淺秋跟田中和那層關係,單從領導與下屬關係來說,能讓一個有這樣聲音的女館長領導,也算是男人一種福。

因為女人的美,一大半來自聲音,可惜很多女人不知道這點。

外表再好看,身材再性感的女人,要是聲音刺耳,那是很煞風景的。有些女人各方麵條件都不錯,要容貌有容貌,要學問有學問,可一開口一說話就讓人大失所望,多連一句都不想聽。

鄧一川就有這方麵的體會。

樓道拐彎處停了一會,鄧一川挺起胸,裝作無所畏懼地朝辦公區那邊走去。

第一個要見的,自然是館長伊淺秋。鄧一川得先向伊淺秋報告,自己來報到了,打今天起,他就成博物館的一員。至於讓他具體幹什麼,那就由不得他了,完全要看伊淺秋的心情。

快要到館長辦公室門前時,西邊一扇門開了,走出一個跟伊淺秋差不多年紀的女人來。比伊淺秋略顯胖些,這胖就有點交待不過去,至少肚子上那疙疙瘩瘩的東西,就讓人不大舒服。

不過她的神色還有自信程度,卻跟伊淺秋有幾分像,屬於我最美、我自信、我傲驕那種。

還有她看男人的目光,更是像得如出一轍。

鄧一川認得這女人,市裏常務副市長王華偉的小姨子楊眺。以前在吉東化工廠上班,好像在廠裏幹出納。吉東化工廠倒閉,其他工人全都下崗,另謀生路去了,唯有少量幾個借助各種關係,從企業一躍進了政府部門。

這中間最最能稱得上小雞變鳳凰、鯉魚躍龍門的,就屬楊眺。

廠子倒閉時,王華偉已經躍升為吉州區長,區長的小姨子,當然不能下崗。王華偉一番操作,楊眺就從工人身份轉成了幹部,又不知從哪弄來一張文憑,竟然是海東省委黨校幹部管理專業畢業。於是名正言順就到了博物館。

等伊淺秋當了館長,楊眺順理成章就當了辦公室主任,成正科級幹部了。

級別對那些辛辛苦苦幹工作的人來說,尤如高山聳立,無法攀登。比如患病的老曾,他現在隻是個副科級,都快要退休的人了,正科待遇還是解決不了。還比如苦了一輩子的吉老夫子,也不過是個副處。可到楊眺她們麵前,就如同熟透的桃子,不用伸手就能掉進懷裏。

鄧一川如果沒記錯,楊眺今天也就三十四、五歲。可她已經在正科位子上差不多三年了,何況起步還隻是個工人。

都說世界是公平的,荒誕透了。

看到楊眺,鄧一川心裏又是一陣多想。

博物館這種單位,民間有種說法,就是專門用來安排領導幹部家屬的。目前吉東博物館,在編幹部吃財政的二十二人,如果細算下來,除副館長吉文鬥,還有患病的老曾幾個,能找出沒背景的,難。

伊淺秋擔任館長後,因為博物館重修,市裏又增了五個編,名義上是為吸收新鮮血液,補充新生力量增的。但真到進人時,就清一色領導幹部家屬了。有財政局長的老婆,政協主席的兒媳婦,人大主任外甥女。當然還有書記田中和的侄子媳婦。陳原卻連一個也沒撈到。

鄧一川記得,當時陳原夫人葉芝有意想將自己一個學生調進去,被陳原一口否決了。陳原說:“這種地方的熱鬧就別湊了,越是懂專業的人,這種地方越去不得,去了會遭排擠。”

專業人員被一堆非專業人員排擠,向來是一大特色。

這種特色不隻是在博物館,包括圖書館,文化館,甚至鄧一川曾經蹲過的文聯,沒哪兒不是這樣。

楊眺看見鄧一川,故意驚訝了一聲:“呀,我說咋這麼眼熟呢,原來是鄧大秘書啊,啥風把鄧大秘書給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