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上混,是要依靠組織的。
國家在世界上要想獲得生存空間,也是需要有組織依靠的。比如說北約,比如說與美國締結軍事同盟關係等。
就在世界各國商討戰爭規則的同時,一場尋找組織依靠的活動,正在秘密展開。
對於現有的正處於戰爭狀態的幾個國家,很自然地就形成了兩大陣營,一方是以美日為首的,一方是以中國為帶頭大哥的。
其他的暫時沒有卷入戰爭的國家,深感自己難以置身世外,也開始自然組合,形成一個個由不同國家組合的國家同盟。
在北約組織大肆擴充的同時,俄羅斯加緊了戰略部署的步驟。很快,一個以俄羅斯為核心的國家集團,就形成了。這個組織的國家分布在亞歐大陸的中部,涵蓋著中亞五國和以往的幾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從所占的麵積來看,這個以俄羅斯為核心的國家聯盟,占地麵積最大,但是,戰爭實力相對較弱。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包括俄羅斯在內)都是以能源輸出為經濟發展基礎的,工業實力和科研能力在現有的幾大同盟國組織中,基礎最為薄弱。
一個擁有者巨大財富但是身體虛弱的人,很容易被人覬覦。輕的被偷,重的被打傷後直接受到搶奪。如果這個人自持自己財力雄厚,還不長眼到處惹是生非,最後的結果將會很慘。
在三峽大壩被炸毀後,中國的國內能源特別是電力供應,出現了緊張局麵。以往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使得原來遍布全國的各大大中型火電廠,紛紛被關閉和停止生產,取而代之的是幾十座核發電廠。
但是,這些核電廠的總能量輸出,僅僅隻是占整個中國電力需求的21.7%,而三峽大壩等水利發電廠,所輸出的電力,占整個電力供應的40%以上。其中,僅僅一個三峽大壩所輸出的電量,就占有三分之一強,再加上葛洲壩的發電量,中國華東華中地區的用電量,出現嚴重緊缺。
由於華中和華東地區,在中國工業布局的重要地位,三峽大壩被炸毀後對中國的影響,極為嚴重。
中國的日子不好過,美國人的日子也強不到哪裏。
全國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核電廠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一時之間,美國人的電力供應也出現了問題。而且,隨著這些核電站的被炸,核輻射的陰影威脅著每一個美國人的神經。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兩國幾乎在同一時間,停止了戰爭舉動,而是把精力轉移到本國的救災和解決本國能源供應方麵。
利用這個難得的時機,特別是美國人空軍力量被嚴重削弱的有利時機,中國的地麵部隊,開始了收複失地的軍事行動。
對於中國人收複失地的軍事行動,美國軍隊的抵抗,並不激烈,基本上保持著一種中國軍隊進攻到哪,美國陸軍從哪個方向撤退的局麵。
有些美國軍隊高層,開始還想利用本國的機器人作戰部隊,延緩中國軍隊的進攻,至少是能在戰場上,對中國軍隊進行裝備和人員的大麵積殺傷。
一經交手美國人才知道,失去了空中優勢的美國地麵部隊,在中國軍隊的猛烈進攻之下,顯得很脆弱,基本上有點不堪一擊。
美國陸軍機器人作戰部隊,在和中國軍隊的正麵交手時,往往在戰鬥開始階段,就被中國的遠程攻擊火力和空中打擊力量所殲滅。
一直引而不發的中國空軍,在這場失地收複戰中,表現得極為的突出。除了高性能的第四代戰機外,中國空軍大量封存的第三代核第二代戰機,也加入了對美國地麵部隊的圍剿。
雖然,美國軍隊的武器,特別是地麵戰鬥部隊的裝備,相對於中國軍隊,還占有極大的優勢,但是,中國軍隊顯然不想讓美國陸軍的裝備優勢得到有效發揮。
在第五代無人戰鬥機提供空中保護的情況下,中國空軍大量的戰機,加入了對美國陸軍,特別是機器人部隊的圍攻。
盡管美國人也在強力支撐,不斷派出空軍戰機和中國空軍爭奪空中優勢,但是,隨著中國第五代無人戰機加入到空中優勢的爭奪戰後,美日兩國的空軍戰機,被擊毀率明顯提高。每一次空戰下來,都會有幾十架第四代和第五代戰機被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