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節:自投羅網的過程(1 / 2)

在曾經的朝鮮戰場上,有一個經典戰例讓中國軍隊一直記憶猶新。

中國軍隊,在破壞了美軍後撤的橋梁和公路後,原以為封死了美國人的退路,準備對被圍困的美軍部隊實施圍殲時,激烈的戰鬥之後,在清理戰場時才發現,被炸毀的橋梁和公路,在最短的時間內,被美國人的工兵修複了,依靠著強大的工業能力,美國人成功的取得了勝利突圍!

這一幕,在這次中俄軍隊的麵對麵的對壘中,再次被複製。隻是,這一次,複製這種場景的,是中國軍隊。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中國機甲戰車部隊的後勤保障部隊,通過對被擊毀的戰車零配件的回收,迅速將被擊傷的機甲戰車修複,讓這些機甲戰車,重新投入戰鬥。

相反,俄羅斯軍隊的後勤保障能力,在這次戰鬥中的表現乏善可陳。他們更多的是依靠不斷投入新的兵力和武器裝備,來保證戰場上俄羅斯軍隊占據數量上的絕對優勢。但是,這種優勢,在巨大的戰爭消耗麵前,很難維持多久!

第二天的戰鬥,基本上複製了第一天戰鬥的場景,俄羅斯軍隊,再次以損失接近兩個團的坦克和裝甲車的代價,維持了一種戰場平衡狀態。

隨著戰鬥的持續,到了第三天和第四天,俄羅斯軍隊有些支撐不住了。

整個戰場,成了吞噬鋼鐵的巨大怪獸!每天以吞噬數千噸的速度,消耗著雙方的戰爭儲備。

當這種吞噬速度超過了一方的承受極限後,戰爭的天平出現了傾斜。

當戰鬥持續到第五天時,俄羅斯軍隊的重裝甲部隊,基本上被消耗殆盡了。如果繼續派出部隊迎戰,那將是一場俄羅斯士兵的浩劫。

麵對著毫無感情的機甲戰車,就是有再多的士兵的生命,也難以滿足它們永遠填不飽的胃口。

好在,令俄羅斯守軍感到高興的是,在從蒙古國撤離的的20重裝甲集團軍,無力再戰時,自己終於又來了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俄羅斯守軍的坦克裝甲部隊的裝備雖然沒有20集團軍先進,但是,依靠數量優勢,即使是拖也能把中國的機甲戰車部隊拖垮啊。一想到自己的名字,即將因為戰勝中國的機甲戰車部隊而被載入史冊時,每一個防守在烏蘭烏德市的俄羅斯士兵,都感到血液在沸騰!

用自己的這把鈍刀,在中國人的背後砍一刀,中國人的機甲部隊,必死無疑。

難得有心情樂觀的俄羅斯守軍,並不知道,這所有的一切,實際上都在中國機甲戰車部隊最高指揮長官的計劃之中。

和20集團軍的俄羅斯部隊,以一種原始的方式,打一場消耗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正麵俄羅斯軍隊的壓力,好騰出手來,完成對俄羅斯烏蘭烏德市守軍的圍殲。

“對於敢於主動向中國軍隊發出挑釁的對手,沒有放過的理由!”這是徐巍作為軍人的信念和準則!

南線的戰鬥剛剛結束,北麵的戰鬥,緊接著就打響了。

令俄羅斯烏蘭烏德市守軍感到高興的是,在自己的猛烈進攻之下,中國軍隊開始呈現出敗像了。

每一次,烏蘭烏德市守軍的進攻,都能讓中國的機甲戰車部隊,後撤數公裏。隨著戰線的推進,駐守在烏蘭烏德市市中心的俄羅斯守軍,開始向城市外圍撤離,他們的這次撤離,並不是戰術退卻,而是一種主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