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節:給你點顏色瞧瞧(2 / 2)

山路上,不利於坦克裝甲等重型武器裝備運動、展開和實施進攻。他要求部隊,除留守的自行火炮營作為火力支援部隊之外,其他的部隊,一律輕裝前進,在裝備配置上,多以重型單兵武器為主。以單兵作戰為主的反坦克武器戰鬥小組,他就整編了不下幾十個。

如果這些反坦克導彈同時開火的話,夠印度癟三們喝一壺的!

暴露在無人偵察機鏡頭下的一個營巴基斯坦士兵,並沒有采用深挖戰壕,逐次配置活力搭配的縱深防禦戰術,而是以戰鬥小組的方式,沿著公路兩旁的山脊,散落著配置。

徐漢知道,印度人的活力很猛,如果采用縱深防禦的策略,逐次配備火力,印度人隻要校準目標方位坐標,一個火力覆蓋,就可以讓自己的這些士兵們,傷亡過半!如果印度人再派出空中打擊力量,這些士兵們,極有可能還沒有見到印度士兵的人影,就全部報銷了。

以空間換安全這也是山地作戰時迫不得已的舉動。

印度人的炮火開始咆哮了。

很難想象,印度人從哪裏學來的這一招,一排排的炮彈按照寬度為250米,間距為6米的距離,像丈量好了一般,每隔五秒鍾的時間,就落下。從起點開始,道路兩旁的山梁上,碎石亂飛,泥土飛揚,一顆顆大樹,劈劈啪啪的往下倒……

嗬嗬,印度人跟在美國人屁股後麵,好玩意一樣沒有學到,騷包的勁頭倒是學得有模有樣啊。

這種看似氣勢洶洶的戰法,實際效果很難說。哄哄初上戰場的新兵蛋子還有點效果,對於那些老兵們來說,效果很差,接近於零。在間隔五秒的時間內,老兵們能夠利用這段時間,帶著自己的裝備,跑出一二十米遠,脫離炮彈的爆炸區再次隱蔽下來!

自己這個營的新兵很多,但是老兵也不少。以老兵為骨幹的各個戰鬥小組,完全可以從印度人炮擊的規律中,找到自保的辦法,帶著那些新兵蛋子們脫離危險區。

當然,必要的戰損是難免的,估計這一番犁地式的炮擊過後,會出現20%的戰鬥減員。雖然很心疼,但是,這也是為了勝利作出的必要的犧牲。

等印度人的坦克和裝甲車上來之後,這點損失,完全可以從印度人身上彌補回來!

炮擊還在按照原有的頻率,往前推進,印度人的坦克和裝甲車,在炮火的掩護下,終於露頭了。最前麵的,是印度人的T—28坦克。這是俄羅斯人賣給他們的水貨。

T—28坦克,屬於俄羅斯人的第五代坦克,它是在T—90基礎上,研製開發的新型坦克。這種型號的坦克,繼承和延續了俄式坦克的一貫稟性,皮實!除此之外,這一新型坦克,再無引以為豪的長處。

發動機為國際通行的1800馬力柴油發動機,功力強勁。但是,俄羅斯研製的這一款發動機最大的問題在於耗油量大,噸公裏油耗,遠遠超出歐美標準,因此,在同等載油量的基礎上,歐美同噸位坦克,能夠達到驚人的500公裏,而T—28坦克,隻能達到380公裏。

坦克內的電子裝置和火控係統,雖然是印度人按照歐美標準,根據自身作戰要求,在買入T—28坦克整體車型後,改裝了車內的火控係統和電子設備,但是,猶豫東西方坦克設計理念上的根本性差異,使得這種改裝顯得不倫不類,既喪失了俄式坦克簡易便於操作的特點,又失去了西方坦克在火控和電子裝備上的優勢(受坦克內部布局結構的限製,在改裝電子設備和火控裝置時,沒有能夠有效解決電磁兼容性的問題),西方坦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在火控作戰係統上,達到極高的水平,從發現目標到鎖定目標再到諸解算各種射擊元素到提供最優射擊目標,隻用區區的2.8秒鍾,第二次射擊準備,在4秒鍾之後完成,這種集目標搜尋、鎖定、射擊高度集成化的火控係統,基本實現了一擊命中目標的能力,這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下,優勢明顯。

印度人由於沒有解決好電磁兼容問題,在射擊速度上,遜色不少第一次發射和第二次發射之間的間隔,達到6.7秒。這種劣勢,在和同等技術裝備的對手交鋒時,問題不算突出。一旦遇到強手,就會暴露得一覽無遺。

接近三秒鍾的時間內,在你還在調整運算射擊諸元時,對方的炮彈早已經擊中了自己!

第一輛坦克駛過,巴基斯坦軍隊的士兵,並沒有急於開火。

他們在等其後的坦克和裝甲車,全部進入包圍圈後,再動手。既然要幹,就要幹一票大買賣!和美國人交手,都沒有輸給他們,對於這些僅僅取得小小的勝利,就開始翹尾巴的家夥,更應該給他們一點顏色瞧瞧。

老虎不發威,他們還真當病貓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