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節:打炮,誰怕誰(2 / 3)

再次派出偵查人員,還是沒能得到消息。

這一次,印度人做得更覺,不再交還偵查人員的屍體了,而是直接把他們掛在旗杆上,任憑風吹雨淋!

為避免不必要的犧牲,莫尼漢納將軍放棄了向巴特拉市派出偵查人員的打算。

如果是在國內,哪怕是東巴基斯坦境內,自己可以不顧損失的直接用炮彈炸平巴特拉市,但是,這一次軍事行動,是在印度人的境內,後勤補給遠沒有國內便利,自己的攜帶的彈藥基數,難以支持那種毫不講理的打法。

他隻能采取用最小的付出獲取最大勝利的智取。

這讓他很費腦筋。

空中絞殺戰,早在雙方陸軍交手之前就已經展開了。

調換了敵我識別係統識別代碼的印度空軍,終於顯示出了一定的戰鬥力。

但是,在飛機性能整體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印度空軍,隻能以3∶2或者是2∶1的比例,用自己的F—35戰機,拚耗巴基斯坦空軍的J—14戰機。F—35飛機,是F—22型戰機的簡易版,而J—14飛機就是以F—22戰機為超越目標而設計製造的。

原本,F—35戰機,還可以憑借AIM—120Ⅱ導彈的優異性能,拉近雙方的差距,後來,隨著列裝給中國部隊的K—13空空導彈,取代外貿型K—13導彈,加掛在J—14導彈外掛架上後,印度空軍的劣勢,明顯顯現。

麵對著這種不利局麵,印度政府特使,緊急飛往美國華府,商議引進F—22戰鬥機事宜。但是,這種商談,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結束,即使是達成協議,美國人重開F—22戰鬥機生產線,為印度空軍加班加點的趕製F—22戰機,等到印度空軍擁有F—22之後,那也是猴年馬月的事情了。對於整個巴特拉戰局,沒有絲毫的影響力。

在巴特拉空戰雙方激戰正酣之時,中美兩國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對外宣布了自己更新型作戰飛機的試飛消息,其中的意味,很讓人揣摩。

空中消耗戰,最終以巴特拉地區上空,不再有一架印度作戰飛機飛行而結束。臨時從各地抽調過來支援巴特拉戰役的印度空軍飛機,還在改裝敵我識別器的機庫內……

如果說,壞消息不斷,那麼。巴基斯坦空軍,在短時間內,徹底掌握巴特拉地區的空中優勢的消息,算是給了莫尼漢納將軍一點點信心。這種信心為什麼隻是一點點呢,就是因為雖然取得了空中優勢,但是這種空中優勢,並沒能轉換為空中勝勢。巴特拉市的地麵防空火力依然強勁,巴基斯坦空軍所有戰機,還不能在這一區域隨意飛行。這就使空中火力支援大打折扣了。

如果換做以往,莫尼漢納將軍會讓自己的空軍部隊,每天起飛,一點點消耗掉印度地麵防空火力後,再實施毀滅性空中打擊後,然後派出部隊實施對地麵目標的軍事占領。但是,他沒有這個時間啊。

正心煩意亂間,前方又傳來一個讓他更為心煩的消息。

哈桑莫爾率領的裝甲第二師,在開進到巴特拉市外圍時,並沒有向自己報告並彙報貝古瑟賴市戰情的消息,像長期處於性饑餓的強殲犯,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一上來就開搞,直接向巴特拉市發動了炮擊!

炮聲隆隆,持續了接近一個小時,按照如此密集的炮彈發射頻率,第二裝甲師的炮彈基數,基本上消耗掉了一大半。

但是,稍微休息了二十分鍾後,第二裝甲師的炮擊又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