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日本人擔心得心都快跳出嗓子眼時,美國人的攔截導彈率先升空了,緊接著,裝載著大型激光武器的大型運輸機,緊急升空,在距離地麵20000米的平流層一邊飛行,一邊靜候中國導彈的臨近。
咚、咚……
愛國者Ⅴ型攔截導彈,在攔截失效後,在空中爆炸的聲音此起彼伏。盡管經過了多次改進,對於具有空中變軌技術的中國彈道導彈的攔擊效率,還是顯得太低了點。不足7%的攔截率,讓人們對於美國人的反導導彈的威力,再一次有了清晰地認識。
對於反導導彈的低攔截率,美國人其實心知肚明,他們對於彈道導彈的攔截重點,其實並不是這些像燃放的空中禮花的反導導彈上。對於彈道導彈的攔截,他們有更為有效地武器。其中的秘密就在於那幾架在次太空平流層飛行的大型飛機之上。
數公裏外,一枚中國軍隊的彈道導彈,在實施空中變軌技術,躲避了反導導彈攔截之後,調整彈道軌跡之後,開始重返大氣層,加速向各個打擊目標區上空奔去。
進入大氣層的數百枚導彈,在經過初級加速後,正準備下落時,一束束神秘的光束,從停留在大氣平流層的美國大型新式運輸機內,以每分鍾一束的速度,向來襲的導彈奔去,這些神秘光速,在導彈彈體上,照射數秒鍾之後,飛行在空中的導彈開始出現彈體變形,一股細密的被汽化了的導彈表麵的金屬,紛紛從彈體剝落了,幾微妙鍾之後,嘣的一聲,導彈在空中爆炸解體……
高能激光武器雖說戰力驚人,但是,激光武器發揮最大效力的前提是必須為激光發射提供充足的能量。在大型運輸機上,裝載的各種能量供給裝置,雖說能為激光提供充足的能量,但是,這種所謂的充足,隻是一個相對概念,當連續發射幾十次高能激光束,機載飛機上的激光,最終停止了發射激光攔截光波。
剩餘的導彈,突破了美日兩國聯手打造的第二道攔截,繼續向前突進。
進入大氣之後,在地球引力的加速作用下,導彈飛行速度不斷加速,高速飛行的導彈彈體,和空氣的摩擦產生的溫度越來越高,隨著飛行速度的不斷增加,空氣密度越來越大,彈體的溫度越來越高,當降落到一定空中高度之後,飛行的導彈彈體,不再是光滑細潤的一個長長地圓柱體,而是變成了一個火球,一個體積越來越大的巨大火球。
導彈彈體的高溫,將空氣點燃了!
日本人的近程防空導彈、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激光低空防禦武器以及高炮,在空中交織成了一道嚴密的防護網,隻等著這些連續突破了兩道攔截的導彈,一頭撞在這些有各種防空武器編織的防空攔截網之上。
這是硬碰硬地較量。日本國軍隊,在美國人的幫助下,經過多年的秘密建設,已近建立了相對完備的高中低三層體係嚴密,銜接緊湊的多重對彈道導彈的攔截網,這些攔截技術的核心部分就在於最後一級,也是最關鍵的一級。在這一階段,可以利用的攔截武器最多,攔截的手段也最豐富,但是,這一階段的攔截難度也最大。因為這一階段,是導彈經過加速後,速度達到最高峰值,許多武器的彈體飛行速度,遠遠達不到這種速度,也就是所,在你的武器觀測到導彈飛行軌跡之後,再發射彈藥進行攔截,往往成了馬後炮,所有的攔截武器,必須預留一個提前量,對導彈飛行軌跡進行預判之後,搶先對這道飛行軌跡進行提前打擊,才能有可能對高速飛行的導彈實施攔截。唯一的方式,就是以高密度的攔截武器,在空中布下一道道立體的彈雨,等候高速飛行的導彈撞上並引爆導彈。
這種攔截,看似盲目,但是在實戰中的效果較大。又有數十枚導彈被攔截。剩餘的兩百多枚導彈,重重地砸向目標。在不足十分鍾的時間內,東京、長崎等日本政治和軍工生產重鎮,也就是這次導彈打擊的重點。頓時淪為了一片火海。
雖然,這些導彈裝載的隻是常規彈頭,但是,高性能彈頭的高爆炸力,還是對這些目標造成了足夠損失。
東京,這個美麗的城市,在經受了數十枚導彈攻擊之後,變成了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