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節:戰略大轉移(2 / 2)

如何打亂美國人的如意算盤,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了。

就在日印對中國和巴基斯坦國宣戰之後不到兩天時間,朝鮮人民共和國,依據《中朝友好條約》,對日印兩國宣戰了。

戰爭,在某種不知名的神秘力量的推動之下,有發揮著滾雪球的效應。

朝鮮人加入了戰爭,韓國人怎麼辦?世界的眼光投向了東北亞半島。

這一次,韓國人真的很難辦。

從實力對比上講,選擇加入日印陣營是一種必然,但是,從民族感情上來說,和日本人建立軍事聯盟關係,又是韓國國民最不願意接受和看到的。

這真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這一次,日本人似乎並不想將韓國人逼迫得太緊。在朝鮮人民共和國宣布參戰的第二天,日本人的兩支“十二十二”聯合艦隊,跨越日本海,越過韓國人的軍事防區,向朝鮮鹹興和清津兩個地區,發動了進攻。

雖說朝鮮人民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在處於武器裝備占有絕對優勢的日本軍隊麵前,朝鮮人民軍在付出了極大地傷亡之後,依然沒有實現對日本軍隊的攔截,看著日本軍隊從兩個方向同時登陸,向自己的國境內挺進。

一個星期的時間內,日本陸軍在空軍的大力支援下,每天以一百公裏的速度向朝鮮國國境推進,當日本人的先頭部隊抵達朝鮮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時,朝鮮人民軍空軍已經全部被殲滅,陸軍損失了70%的軍隊,朝鮮人民軍海軍的北方艦隊,所有的戰艦,也被日本海軍炸沉在朝鮮沿岸的各個水域。

朝鮮方麵的求援電,一封接一封地向北京飛,雖然中國政府已經明確表明要出兵朝鮮,但是,除了沈陽軍區的部隊有了一些調動之外,其他的部隊,似乎根本沒有什麼動靜。

當朝鮮人質問原因時,中國政府隻是用一句話回答了,交通問題!

各個高速公路縱橫交錯。省級公路連通了鄉鎮級,鐵路特別是高速鐵路建設對年,早已形成了五橫七縱的鐵路交通網,中國人怎麼會說因為運輸問題而使得救援部隊遲遲不見動靜呢?他們是不是在推諉?!

其實,朝鮮人這一次實際上真的誤解了中國政府的誠意。

麵對各種不利形勢,中央政府一麵下達了作戰命令,一麵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實施著一場場麵宏大的大轉移。

許多軍工生產廠、科研機構和戰略物資,正夜以繼日地向中國中西部和西南山區轉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線建設形成的各種基礎設施,被重新清理和廣泛使用了。

從日本人的進攻態勢上看,現在的中國軍隊,和這支虎狼之師的交鋒,很有可能難以取得戰場優勢。即便是能夠抵擋得住他們的進攻,也會是一場慘勝。而中國軍隊的實際對手和未來的對手,會是更為強大的敵人,和這樣一個敵人的交鋒,如果不做好充分的準備,很難再長時間的較量中取得最後的勝利!

向自己的戰略縱深地帶轉移這些企業和科研單位,是為了將來的戰爭積蓄實力!

戰爭的較量,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總不能讓這些中國國家財富,繼續暴露在沿海各個城市,任由敵人狂轟亂炸之後,徹底摧毀戰爭潛力。

戰略大轉移在緊急部署和實施,對於朝鮮人民軍的支持,也正在逐步實施,畢竟,誰都明白,以朝鮮人民軍的戰力,支持到現在,基本上已經快到了崩潰的邊緣,再不施以援手,等到朝鮮人民軍全部被消滅之後在入朝作戰,困難將會更為艱巨。

作為第一批援朝軍事行動,中國空軍第四師,在先期,已經開始了對朝鮮人民軍實施空中支援了。

這是一場艱苦的空戰。裝備了日本國自行研製生產的“心神”戰機和美國空軍F—22C型戰機的日本空軍,是一支實力一流的空中力量。

中國空軍的J—14C型戰機,在和日本空軍的較量中,顯得極為吃力。

以中國空軍裝備的J—14C型戰機的單機作戰性能來看,和日本空軍的“心神”戰機和美國的F—22C型戰機相比,實際上並不太處於下風,關鍵是由於美日兩國對於J—14C型戰機性能的充分了解,使得這場原本勢均力敵的空中對壘,顯現出一邊倒的局麵,中國空軍戰機,每天都在以5﹕1的戰損率,和日本空軍做著殊死拚殺。

這種不對等的消耗戰,使得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對朝鮮人民軍的支援,顯得極其有限,很難對戰局有明顯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