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款戰機的性能,一直以來隻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捕風捉影,除了具有遠程轟炸機共有的遠航能力外,這款戰機的隱身性能,似乎比現役的所有戰機的隱身性能更為出色。即使是在針對隱身戰機探測技術有著突飛猛進的今天,日本人的雷達,依然無法探測出這款戰機的影蹤,這一點,讓日本人一陣陣感到心驚。
針對現代對於隱身戰機探測技術的進步,要想達到隱身效果,隻有采取不同的隱身技術。在這個設計思路之下,在研製中國最新型轟炸機的時候,中國軍事科研人員,就將目光鎖定在等離子隱身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上。
長期以來,關於戰機采用等離子技術隱身的討論,一直不斷。關於這個問題,許多科研人員隻是一笑置之,不予理會。原因在於等離子隱身技術,在戰機上使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主要是等離子隱身所需要的電太大,而戰鬥機上的電力都源於發動機。現代發動機幾乎無法提供這麼大的電力,因此這項技術雖然理論上成立,但是現實工程難度太大。所以現在的戰鬥機隱身還是以外形隱身為主,吸波材料輔助。況且等離子隱身雖然雷達隱身效果良好,但是光學上反而容易暴露目標。所以這項技術還在理論階段。
俄羅斯雖然推崇這項技術,但是他的T—50仍然使用的外形隱身為主。
在戰機上不能使用的技術,在遠程轟炸機上,卻可以應用。遠程轟炸機發動機,能夠為等離子隱身提供足夠的所需的電量!
十幾年的努力,終於結出碩果。當中國的新型遠程轟炸機KB(空霸)—A在夜色下的天空中翱翔了數年,各國情報人員,對於中國人的這款戰機的了解,還隻是停留在傳聞階段。即使是發生了叛逃事件,由於所屬的機密等級過高,那名軍事裝備部的官員,對於她的存在,也隻是停留在有這樣一種武器存在的階段。至於性能和她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這一次,為了解救徐寬和他的潛艇支隊官兵,海軍方麵真的是下了血本。原因很簡單,海軍眼下最需要一場大勝挽回聲譽。
更何況,到目前為止,在於日本人的海上對壘和海底暗戰中,能夠取得勝績的海軍中層指戰員就那麼幾個,而徐寬更是他們中的翹楚,如果徐寬出了什麼事,那麼,對於海軍官兵士氣的打擊,將會是空前的。
因此,在得知徐寬為掩護核潛艇支隊安全返航,自己甘願留下了斷後時,核潛艇支隊的指揮官當場就受到海軍上層最嚴厲的批評,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海軍高層在請示中央軍委之後,拿出了看家的玩意,力圖解救徐寬和他的潛艇支隊。
以時間上推算,飛機注油,裝載武器到飛行一千多公裏,趕赴到戰場,徐寬的潛艇應該早就被日本人的聯合艦隊擊沉了,但是,問題就出在日本人自己身上,如果他們在第一時間對徐寬的潛艇發起攻擊,當這些遠程轟炸機趕到時,海麵上,現在也許早就沒有徐寬和他的潛艇的影子了。
遺憾的是,日本人太想獲取中國潛艇的技術參數了,最好的方式,就是俘獲一艏,日本人遲遲沒有動手,就是想俘獲徐寬和他的潛艇,在研究完後,以建立起一種對於中國艦船的絕對性壓倒性的優勢。
現在,能在海洋上向日本艦隊發出挑戰的,中國人就隻剩下自己的潛艇了。
在依靠反艦導彈就能擊沉日本人的戰艦這一點上,前來救援的遠程轟炸機機編隊上的官兵,並沒有做指望。
中國導彈對日本戰機攻擊無效的戰情通報,早已經通過張天鷹以及許多個空軍飛行員,向上級做了彙報並轉而通報全軍。對於“心神”戰機的反向設計,已經了解到導致導彈失效的工作原理。既然能在戰機上使用這種裝置,在艦船上更應該是綽綽有餘。
日本人不可能不再自己的艦船上加裝這種裝置的。
明知道發射反艦導彈不能奏效,卻依然發射,一方麵是想探測日本戰艦對導彈的幹擾半徑;另一方麵,也是為下一步攻擊做準備。
對著天空開啟雷達照射了好長時間,沒有等到發現中國轟炸機的消息,等來的,卻是中國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激光和微波混合製導炸彈!
這一次,日本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當發射的脈衝波對來襲的炸彈毫無作用時,日本人才知道,情況遠比他們想象得更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