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時尚與古典間穿行(1 / 1)

作者:樊人

在所有的四大滿貫賽事中,要論中國球員集體性爆發的一項,非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莫屬。鄭潔、晏紫這對川妹子組合在2006年斬獲了女雙冠軍,那也是中國的第一座大滿貫獎杯;之後孫甜甜又在2008年與塞爾維亞搭檔奪得了混雙冠軍;2010年,李娜和鄭潔攜手會師女單半決賽;2011年,李娜再進一步,殺入了女單決賽,書寫了中國網球新的篇章。

傑出的成績讓越來越多的中國觀眾開始知道澳網公開賽,民眾對澳網獎杯的興趣也越來越大。為了讓中國普通市民能夠親身感受冠軍獎杯的魅力,澳洲網球協會在2012澳網賽事之前,攜諾曼·布魯克斯挑戰杯 (男單獎杯) 和達芙妮·阿赫斯特紀念杯(女單獎杯)來到中國展開係列巡展活動。

在圓滿完成了武漢首戰活動後,10月17日和20日,兩座冠軍獎杯又相繼來到上海和北京,在著名景點和地標停留,與網球愛好者、普通市民以及中小學生展開互動。

魅力獎杯,擁抱時尚與古典

10月17日,正逢上海網球大師杯賽期間,澳網獎杯此時造訪上海,成就了亞太地區最高規格的網球賽事間的交流碰撞,“網球”成為十月的上海最熱門的話題。澳網亞太區推廣經理Dean表示,將獎杯世界巡展的第二站放在上海是澳網進一步推向世界的必然選擇。

出席活動的上海市網球協會副主席、秘書長錢美生表示,作為一個國際化時尚之都,上海一直致力於中西方文化交流。希望通過澳網獎杯巡展的活動進一步促進中國網球與世界網球的頂級賽事的交流與融合。

2011年環球小姐中國區冠軍羅紫琳、上海新生代歌手俞思遠、國際文化交流使者靳羽西、體育評論員李承鵬等明星來到現場助威。羽西女士表示,深愛網球的她對於能夠加入推動澳網在中國的交流活動深表榮幸。“體育作為文化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全世界引起廣泛的共鳴。”而李承鵬則開玩笑說,自己是因為打網球的兒子才喜歡上網球、喜歡上澳網的,將來有機會一定要評論兒子的比賽。

10月20日,澳網的兩座冠軍獎杯來到了巡展的最後一站——北京。澳洲網協CEO 斯蒂夫·伍德(Steve Wood)親自攜同兩座冠軍獎杯登上長城,合影留念。在長城之巔欣賞了中國的壯美河山後,斯蒂夫表示,神聖的澳網冠軍獎杯登上中國文化標誌之一的長城,見證著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以網球為載體的文化交流亦就此展開,如此美好的一刻令他終身難忘。

經過了外景拍攝和學校訪問後,澳網獎杯在10月22日來到了北京世貿天階,向民眾開放拍照,並請來了體操明星莫慧蘭、網球評論員張盛、快女李霄雲等明星助陣。隨後,澳網獎杯在中國的首次巡展完美落幕。

走進小學,期待未來網球之星

澳網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其獨有的充滿魅力的網球文化,在青少年網球培養方麵更是有著一套較為完善的係統。澳網冠軍獎杯中國巡展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到小學內進行短式網球的教學交流活動,目的就是將網球帶入中國學校,讓更多的中國青少年感受網球的魅力,成為網球愛好者甚至專業網球選手。

10月18日和21日,澳網一行先後造訪了上海浦東萊陽小學和北京海澱民族小學,由專職教練埃裏克斯·佳奧(Alex Jago)進行了短式網球的教學示範活動,並向學校贈送短式網球設備。孩子們不僅近距離接觸了神聖的澳網獎杯,還在專業而充滿趣味的網球教學中,體味到網球帶來的快樂。

澳大利亞網球協會亞太區推廣經理Dean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希望通過這樣有趣的活動點燃他們的網球夢想,並鼓勵這些孩子為實現夢想不斷努力拚搏,成為“未來之星”,最終閃亮在澳網以及其他網球比賽場上。北京海澱民族小學的負責人表示,像澳網這樣別開生麵的交流教學活動,對孩子們來說勝過參加網球訓練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在北京站的歡迎晚宴上,斯蒂夫·伍德作為澳網的代表與北京東方國際網球發展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往後,北京東方國際網球發展中心將可以把一定名額的中國小孩送去澳洲學習網球。中澳網球文化的激情碰撞,將從“小”開始,這無疑為兩國網球文化的交流共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