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在新城內修整三天,補充了大量糧草,又向孟達借走2000善於進行山地戰的人馬——這些人自然是用來幫助劉禪,防守設立在荊山內的補給基地的。
然後,劉禪的隊伍這才大搖大擺地繼續向荊山地區進發。
其實至今距離離開成都的日子已經過去很久,所以劉禪感覺有加快行軍速度的必要。畢竟聽鄧艾講,荊山裏麵道路非常難走,要是因此耽誤到達前線的日期的話,那就不太美了。所以,隊伍立刻加快速度,很快進入荊山山區。
荊山並非是特別高大綿長的山脈,《禹貢》有雲:荊及衡陽惟荊州。蓋即荊山之稱,而製州名矣。故楚也。而傳說中的和氏璧就是在這裏被發現的。
其山大體上為西北東南走向,西北部山高穀深,巍峨陡峭,溝壑縱橫;東南部山低穀淺,坡度略緩稍加開闊,但均為山地,嶺多呈狹長形。
也就是說,荊山越往江陵方向的地方,坡度就越放緩,相應地地形也變得好走一些。由於這裏地形變化較大,交通很不方便,據說山裏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不為外界熟悉的蠻族。
進入山區之後,劉禪因為自身對地理並不熟悉,那麼建立補給基地的負責人,就沒有比鄧艾這個地理專家更加合適的。劉禪索性就放手,將事務都委托給鄧艾處理,並讓諸葛喬為輔佐,也是有意繼續鍛煉這兩人獨立處理事務能力。
鄧艾和諸葛喬確實很能幹,軍隊在他們的節製之下,能夠以極快地速度搭建好山寨和鴿站,一切都顯得有條不紊。
劉禪這時候自然是樂得清閑,其實是閑得有些無聊,所以每當軍隊駐紮建立山寨的時候,他便帶著趙風和施惠夫婦兩人以及十幾個侍衛,整天在山裏麵到處亂逛,倒是難得的獲得了一次在山裏旅遊的機會。
不過,劉禪的心裏其實感覺並不輕鬆,因為他深深知道一點,從士兵們在荊山打下立寨的第一根木樁的時候起,他就已經開始參與到荊州之戰中去了。隻不過,他現在還處在大後方,還未跟敵人明刀明槍地對上而已。但是,這些事情卻又是他必須耗費去完成的,因為它們都被關羽忽略的致命弱點。
這日,已經來到荊山中段,鄧艾和諸葛喬忙得不亦樂乎,劉禪則騎上一匹白馬,帶著一幹換上便裝的隨從,悠哉遊哉地旅遊。
劉禪的馬術現在已經有長足的進步,但他也並不刻意要往哪裏去。其實這裏罕有外人到來,一向缺少明確的地圖,你就是想要找個明確的地方都不太可能,所以劉禪索性鬆開韁繩,讓馬兒自己找路,它愛上哪裏就往哪裏走好了。
劉禪自己則跟著趙風夫婦兩人一邊看兩旁的風景,一邊談天說地,有時候還讓施惠介紹一下扶桑的情況,大家倒是不失其樂。
大家走了一個多時辰之後,馬兒自己停住腳步,原來前麵出現一條河流。兩岸的山上長滿蒼天大樹,鬱鬱蔥蔥的,連同河水都被染成豆綠色。走近了看,發現這河水實在太清澈,裏麵的小魚兒悠閑地遊著,如同飄浮在透明的空氣中一般。
劉禪深吸了一口這潮潤的空氣,真是神清氣爽!
趙風這才請示劉禪接下來要怎麼辦,是就此往回走還是過河?劉禪看了看江麵,如今已經六月份,雨季已經來到,所以河麵顯得很寬闊,想要在馬上過河恐怕不太可能。劉禪便帶著趙風一行人順著河流往下遊走去。
走出一二裏地之後,天開始下起蒙蒙細雨,江麵上如同浮起一片淡淡雲煙。不過雨還很小,大家也就沒有太在意,隻是繼續往下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