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再整軍隊(1 / 3)

其實,劉禪早就已經與關興約定,他的北上行程以十二日為限。他會在當日的夜晚,帶兵對安眾城塞發動強攻。關興若是沒有及時帶著孫陸兩人的人馬出現,那麼劉禪就會立刻退兵。因為以他手頭上現在的實力,是幾乎不可能依靠強攻拿下安眾的。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裏,劉禪確實是過得甚為忐忑不安。他的心裏一直不斷向著上天祈禱,一定要讓關興成功受降了孫陸二人的賊眾才好!

不過,劉禪在忐忑之餘,其實也並未就在帥帳裏麵閑著,畢竟他身為一支近兩萬人馬的軍隊的統帥,每天要處理的公務實在是非常之多的。

而且經曆過與呂建的陣地戰,以及這次的攻城戰之後,劉禪再度發現了軍隊之中存在的不少問題。特別是以前製定的《統協軍紀協定》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漏洞,所以劉禪隨即開始著手修訂軍紀,並且一條條地將之公布出來,征求了士卒們的意見。

由於這些軍規條例事關士卒們的切身利益,所以他們對此的反應倒是頗為踴躍的。然後,劉禪派人將意見收集起來之後,自己再從中進行斟酌取定,取得的效果果然比自己悶頭苦想出來的東西,要完美了很多。

其次,就是軍隊的訓練問題。除了那些必須要修養的傷病員之外,每天都要派出一半的人手到安眾城下駐紮列陣。就如同當時在圍困樊城的時候,他們必須在那裏訓練陣列或者體能訓練,無論風吹雨打都不能夠停止。

其實士卒們現在對於劉禪的這套訓練方法,已經很是適應了。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經過訓練之後,不僅體能增加了,就是身體也變得更加靈活。

而另外一半留守大寨的軍隊,其實也在進行著訓練。隻不過劉禪對他們更加重視體能訓練,上午進行負重跑步,下午則由身懷武藝的將官,教授各種兵器的使用方法。

這兩半軍隊的訓練方法之所以不同,訓練的強度也不同的原因,乃是因為,留守大寨的軍隊有營寨保護,不必擔心受到趙儼軍隊出動的突襲。而安眾城外的一半軍隊,境遇則是沒有任何防護,所以他們主要是過去示威,不斷以自己活躍的衝勁,消磨敵軍士卒的銳氣。

所以相對而言,到安眾城下的士卒的訓練,則是要比留守大寨內要輕鬆很多的。

劉禪要整改的第三點,則是關於整支軍隊的指揮體係問題。如今劉禪軍隊裏麵,完全是實行層級製的,也就是以高級軍官領導低級軍官,低級軍官則領導一般士卒。

這樣的縱向指揮體係,其實一直到後世都是普遍適用的。畢竟隻要層級不要過多,使得最上層的指揮官的指令一級一級下達的過程中,沒有使得信息損失過大的話,那就是適用的。而且這個時代完全不可能實行軍隊的信息化,更加不可能實行橫向的指揮體係了。

不過,劉禪還是發現了一個,這個縱向的軍隊指揮體係的時代局限性。那就是一支軍隊的軍事指揮權過於集中,甚至可以說完全就掌握在主將一個人手中。

而這個時代的將軍們,一則有陣前鬥將的習慣;其次有親自帶兵衝鋒的喜好。如同安眾之戰中,廖生三員主將居然親自帶兵登城作戰,結果一仗下來,三人身上全都受傷。

更加嚴重的事件是,一旦軍隊的主將出現傷亡,原本完整的軍隊指揮體係,由於失去首腦,就變得運作不起來,如同電腦失去了cpu,甚至於完全崩潰。於是,一支好好的還有完整戰鬥力的軍隊,居然因為一個人的原因,而忽然變得潰敗!

而應對這種軍隊的辦法,後世明朝的軍隊雖然積弱,但是其實已經有了較保守的應對之法。那就是嚴禁領兵主將,擅自與敵人鬥將;

其次,安排完善的權力移交程序——劉禪據此設計出的順序為:主將無法指揮軍隊作戰,必須移交權力給軍師或者副將;軍師或副將敗亡,則移交權力給參軍;再則移交給統領各營的校尉或者將軍,然後就是各屯屯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