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牙灘邊上的蘆葦蕩的大火燃燒了整整三天的時間,一時間長江邊上是火光衝天,天空中則是濃煙滾滾。揚起來的灰燼,如同夏天臭水塘邊上成群成群的文字一般到處亂飛,實在是很討厭的事情。
等到蘆葦蕩燃燒殆盡之後,又經過了兩天多的時間,火場才終於冷卻了下來。一場大火,整整耗費了六天時間。
而這六天時間內,熊平的部隊每天都在跟朱桓的軍隊鏖戰。朱桓用兵很是狡猾,隻是借著地利和自己的部隊有著豐富的野戰經驗,就隻是躲藏在樹林裏麵,隻有熊平的部隊進入了之後,他們才會出動截擊。
雙方的戰事實在是很膠著的。甚至,有些時候熊平還會吃虧。
其實,熊平也不是沒有想過要用火攻之類的辦法,但是朱桓怎麼可能沒有防備呢?所以,熊平的軍隊在嚐試了兩次火攻失敗後,也就徹底對這個計謀死心了。
隻是如今蘆葦蕩已經可以過去,熊平立刻傳來騎兵隊嚴陣以待,卻並不讓他們上前出擊。畢竟騎兵隊適合的是平原作戰,如今他們是在攻山。於是,熊平立刻撥出兩千人馬,以騎兵隊做為押後,防止東吳水軍忽然上岸支援孫桓的部隊。
於是,虎牙山的全麵攻防戰,終於是正式展開了。
而這時候,長江的江麵上也不是那麼太平的。
在張飛的大軍從江州順流而下,一則他們處於長江上遊;二則江州軍此時正是士氣最為旺盛的時候,所以他們一路上到達夷陵城,吳軍都是采取了主動策略,並不輕易與江州軍接戰的。
隻是如今張飛的大軍已經登岸,主管水軍的副將範疆收到了世子劉禪的信。世子在信中要求範疆,立刻率領江州軍的水軍將東吳水軍驅逐出虎牙山,至少是虎牙灘以北的長江段上麵去。
也就是說,劉禪是要求範疆,一定要奪取虎牙灘的那段長江水麵,切斷東吳水軍對虎牙山的支援。劉禪此舉,實乃是釜底抽薪之策,如今虎牙山的陸地道路完全被熊平和廖化的兩支大軍徹底封死,若是在失去水路的話,當真就是甕中之鱉、死路一條了。
東吳的水軍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呢?甘寧隨即率領數百艘戰船出擊,雙方在虎牙灘以南的長江江麵上,隨即展開了大戰。至今為止,雙方的勝負都還沒有分得出來。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現在東吳的水軍,確實有些自顧不暇,幾乎沒有力量再支援虎牙山的雙桓部隊了。
吳軍的枝江大營那邊,其實才是整個南郡戰場的重中之重!
麵對荊州軍的大軍強勢逼進,諸葛瑾起先是采取了絕對防禦撤略,完全就是不出擊的。
但是諸葛瑾也知道,自己的這個策略是頂不了幾天的。畢竟他不像是虎牙山和荊門山,他的大營主要是用來扼守通往江陵城的要道的,根本就是無險可守。
所以,無奈之下,諸葛瑾隻好分出兩千人馬,緊守枝江縣城。枝江縣城雖然殘破,但是隻好還可以用來防守。
然後,諸葛瑾立刻致信江陵城外圍的孫權,向他求援增兵。孫權的手頭其實也是兵力緊缺,但是枝江大營是絕對不容有失的。孫權無奈之下,隻好又給枝江大營增兵四千之眾。
於是,諸葛瑾在得到援軍之後,膽氣也足了起來,開始率軍出營與荊州軍交戰。
此時,廖化的軍隊人數還是占據了絕對優勢的。所以,根據石廣元的謀劃,荊州軍每天以部分騎兵隊為主力輪流出擊,並且配備部分步兵隊做為輔佐,對著諸葛瑾的大軍進行不斷衝擊。
石廣元這樣做,隻要就是看透了諸葛瑾為人比較遲緩,籌謀決策不夠快的弱點。
荊州軍這樣做了之後,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效果。麵對著如此強勢而瘋狂的敵軍,吳軍雖然有與騎兵隊鏖戰的豐富經驗,但是這麼多天下來,軍隊的戰鬥意誌和士氣,都在急劇地下降了。
而更加糟糕的是,枝江縣城已經連續兩次幾乎被荊州軍攻破。還好是城內的吳軍誓死奮戰,才沒有讓城池陷落。
這也是多虧得諸葛瑾會用兵,而且他與士卒之間也能夠同甘共苦,深得士卒們的信任,才能夠將這場仗給堅持了下來。但是無論怎麼說,諸葛瑾的仗打到現在,已經感覺非常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