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苞繼續動用各種器械,猛攻徐盛的劉陽城。不過,他使用的就都是比較遠程的器械,軍隊就很少再派上前去攻城了。
這樣也就稍稍減小了徐盛的軍隊的壓力。不過,徐盛接下來也開始逐漸適應了張苞軍的進攻方式,城頭的防務也變得是越來越嚴密了。
徐盛的實力確實是在那裏擺著,挺過了先前的不適應狀態之後,終於顯露出了他能征善戰的一麵了。
在張飛包圍了陸遜鎮守的下雋的當天,其實劉禪就終於趕到了湘潭。劉禪在路上就得到了黃權派人送來的、由鄧艾做出的作戰安排。
雖然,黃權沒有如同劉禪麾下的將軍們那樣,做出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以及送過來一份詳細的作戰地圖,讓劉禪參考。但是,黃權在文書裏麵還是將安排說得比較詳細的了。
所以,劉禪就照著文書上麵的內容,自己拿來地形圖,自己在上麵做出標示,倒也弄出了一份差不多的作戰地圖來了。
劉禪和於禁兩人看過作戰計劃和作戰地圖之後,覺得鄧艾的這個戰略安排,確實是比較完美的。至少是在對敵人的欺騙性上麵,做得非常完美。而且,鄧艾的作戰安排,也將自己送來的蓋猛的大型騎兵隊的機動性,完全發揮了出來。
所以,劉禪還是比較讚同,鄧艾的這個作戰安排的。
但是,黃權也在文書裏麵,可以提及一點,陸遜隻怕還有隱藏起來的人馬。這可能是有點危險性的。
劉禪隨即自己也計算了下陸遜軍隊的人數,發現江東軍的參戰部隊,確實是少了一些人。但是,那隻是一小股二三千人的部隊,不可能一下子扭轉這場由超過七萬人參戰的大戰——不要忘記了,長江上麵江州水軍和全琮的江東水軍之間也在開戰。這兩支軍隊的數量也必須包括進去。
除了黃權提及的這點,劉禪這邊還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醴陵的地形問題,無論是劉禪,還是於禁,都感覺醴陵其實是並不適合騎兵隊出擊的地方的。
可是問題是,鄧艾為什麼會犯那樣低級別的錯誤,而建議讓蓋猛的騎兵隊向醴陵出擊呢?畢竟,鄧艾的謹慎,以及在地理方麵的知識,在張飛麾下和劉禪的麾下看來,完全是無可比擬的專家啊!
劉禪真的是對此百思不得其解的。
而且,更加驚奇的是,蓋猛其實也不是個容易粗心大意的人,為什麼會接下出擊醴陵的任務呢?
何況,蓋猛還有個副將孟溪在。孟溪的謹慎和細心,一向最為劉禪所欣賞,難道連他都沒有看出來醴陵的地形地貌?
劉禪打死都不會相信,這會是真的了。
劉禪對於這些疑惑,單靠想是想不出來的。何況,這些人可都是他麾下的將軍。他立刻向鄧艾處和蓋猛處,發出了兩封信函,質詢他們的做法的可疑之處。
然後,劉禪也顧不得夏日白天趕路的高溫炙熱了,隻是一個勁地加催人馬快走,終於是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湘潭。
劉禪這樣做,其實是接受了於禁的建議的。
於禁認為,出於穩妥的需要,劉禪親率的這支部隊,還是應該快點趕赴湘潭。然後,一旦有必要的話,就以這支部隊將蓋猛的那支騎兵隊替換下來。那樣的話,醴陵的仗,也就可以繼續打下去了。
劉禪當時也隻能夠在心裏暗歎,他的這個世子當得可真的是很辛苦,幹的幾乎都是在替別人擦屁股的事情。在南陽郡的時候,是這樣。在南郡的時候,是這樣。如今,來到了荊州南部了,還是這樣……
劉禪在趕赴湘潭的路上,首先收到了蓋猛的上書。但是讓劉禪和於禁兩人吃驚的是,蓋猛的騎兵隊居然一直徘徊在醴陵外圍。他們甚至至今都還沒有秘密地渡過淥水,那還怎麼跟潛伏醴陵的敵軍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