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秋七月下旬,荊州軍和江州軍兩支部隊,依然還在焦急地觀望著當前的局勢。
但是,全琮向孫權上了一道謝罪書的事情,終究是以最快的速度,由諸葛喬的手裏送到了劉禪的手上。
劉禪當時真的就傻掉了。他絕對想不到全琮居然會這樣幹,難道他真的就是個窩囊廢,為了自己的前途,居然連殺母這樣的大仇都不敢放屁一聲嗎?
劉禪本來還幻想著,全琮可以成為三國時代的伍子胥,為了報家仇可以向自己的故國開戰。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全琮不但不是伍子胥,而且連淩統都不如。
當時淩統的父親淩操被甘寧所殺,人家事後也要找甘寧去拚命的,雖然結果被孫權給阻撓了下來了。但是,人家淩統總歸還是有一點血性的,這個全琮要麼真的就是個窩囊廢,要麼就是極度愚忠之輩了!
於是,劉禪第一次非常沒有風度地在人前,對別人破口大罵了。倒黴的全琮,立刻被劉禪給罵得是狗血淋頭了。
但是罵人歸罵人,劉禪已經再次有了想要停戰的意思了。
然後,隨著這條消息被送往各個將軍處,大家也都感覺非常之不可思議。畢竟,全琮居然連上書向孫權含冤,要求嚴懲殺害母親郭氏的凶手都沒有,就立刻向主公孫權謝罪了!
諸將無一不對全琮的人品,鄙視得不能夠再鄙視了。
不過,由於這個最後的幻滅,是不是應該立刻與江東軍停戰的議題,還是被張飛給提了出來。畢竟,他現在在是所有部隊實際上的統帥,不能不以大局為重,雖然提出這樣的議題,也讓他感覺自己的自尊心有些受挫了。
讓人感覺有些意外的是,至少是劉禪沒有想到的,意見被分成了兩派,以張苞為代表的江州軍,主張在如今的形勢之下,完全可以以此為契機,去跟東吳尋求和平了。
而鄧艾這邊,居然出奇地強硬,表示敵軍雖然看起來及其強大,但是是否如同當時的解煩軍一樣,其實都是虛張聲勢,實在是有待實際檢測的。所以,鄧艾的意思,分明是,如果不語孫皎的軍隊交戰一番,他是不讚成停戰的。
而且,更加讓人詫異的是,鄧艾和蓋猛、熊平、孟溪三人這時候,居然是莫名其妙地暫時實現了和解。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從湘潭送來了文書,表示自己是支持鄧艾的這種看法的。
江州軍表現謹慎,而本來應該表現得更為謹慎的荊州軍,卻忽然一反常態地表現得相當之激進。這樣的反差,確實是不在劉禪的意料之外的。
其實,荊州軍的將領們的心態,也並不難理解。他們非常想要盡量消滅孫皎的軍隊,至少也要想方設法將敵軍打得非常疼了才可以。
問題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幹?
原因其實也並不複雜,荊州軍已經對江東軍心有餘悸了。他們原先的主帥關羽被江東軍所殺,即使他們現在幾乎是將呂蒙所率領的軍隊,完全擊敗了。但是,關羽之死給他們留下的傷痕,隻怕在今後非常長的一段時間內是無法完全愈合的。
如今,荊州軍本來以為消滅了呂蒙的部隊之後,江東軍的實力,應該受到了極大的削弱了。但是孫皎的龐大而精銳的新部隊的出現,完全打破了荊州軍的喜悅,讓他們重新對荊州的將來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因為到時候,蜀漢與江東人重新實現和平了,江州軍是不可能再繼續留在荊州境內的,他們是要回到自己的駐地江州去的。
但是,將來一旦江東人忽然又背信棄義了,他們的軍隊立刻又可以對荊州發動進攻了。於是,在沒有江州軍支援之下的荊州軍,難道又要再度承受第二次如同南郡被包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屈辱嗎?
所以,即使如同張苞的人那邊一樣,肯定都意識到了敵軍的強大,但是荊州軍在這樣的深度擔憂之下,認為即使出現犧牲,也必須要與孫皎的軍隊開戰。否則,荊州將來的形勢還是堪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