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東征原因(1 / 2)

董和又和諸葛亮商議了一陣之後,隨即臉色一整,帶著一絲叮囑的意味,忽然對諸葛亮說道:“孔明,我看前些日子我們兩人商議讓荊州軍和江州軍兩支部隊,出兵江東揚州本土的原因,也一並都詳細告訴了世子了吧。”

董和的年紀較之諸葛亮要大,出仕的資曆也要教諸葛亮大,而且董和老家其實就是南郡的枝江縣。所以,董和確實是有資格這樣意味深長地呼喚諸葛亮一聲孔明,而不是如同以往一樣總是稱呼他為“軍師”的。

董和在東漢末年舉家西遷,離開南郡來到益州。他先是在益州牧劉璋手下為官,先後擔任牛鞞縣長、江原縣長、成都縣令等職位,成就了很大的政聲。等到劉備入蜀,也就成為了劉備最為倚重的原益州官員,與諸葛亮聯署了左將軍府執掌軍機。

由此也可以看出,董和的身份跟李嚴非常相似,都是橫跨得了荊州和益州兩地官場的人物的。但是董和的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好,幾年來更是接連生病。要不是有醫國院的醫師們盡力照顧,隻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所以應該說,劉備挑選了李嚴這個名望較之董和低的原荊州人,出任位置極高的禦史大夫,大有扶李嚴上位,將來取代董和的位置的意思的。

話說回來。

董和所說的讓江州軍和荊州軍出兵秣陵,其實並非是一個非常痛快就下定的冒進之策。其實,這內中還有劉禪現在還沒有考慮到的因素在裏麵的。

一場大型戰爭的爆發,其起因有時候往往並不一定隻是關係於兩個國家,他也可以因為別的關聯的國家的原因而爆發。所以很明顯的,左將軍府的兩位主官當時決策的時候,必然是考慮到了曹魏的原因。

但是,在劉禪那邊看來,曹魏應該不會傻到讓他們大肆東征江東,以壯大自己的實力的。到時候,他們應該是一定會兵襄陽,來扯荊州的後腿的。

而襄陽雖然有關氏兄弟兩人率軍在鎮守,政務上麵又有王甫在主持,單獨麵對樂進在南陽郡的部隊,當然是綽綽有餘的,但是若是麵對了曹魏源源不斷地從洛陽調過來的龐大軍隊的話,試問誰能夠阻擋其鋒銳呢?

這方麵的事例,早就已經在關羽北伐南陽郡的時候,等到了最為明顯的驗證了。

所以,董和與諸葛亮兩人商議的時候,早就已經想到了劉禪的這個憂慮了。他們才會想出讓魏延和馬岱兩人倉促北伐,目的當然就是讓曹魏調走洛陽附近的那支大軍進入關中作戰了。這樣的話,即使曹魏的軍隊出擊襄陽郡的話,關氏兄弟的軍隊麵臨的壓力,應該也會減小了很多了。

當然,以上隻是董和與諸葛亮兩人所做出的應對之策。方法並不能夠取代原因,來說明事情的非作不可的。

董和與諸葛亮兩人決策的最終原因,還是來源於一份密報。鄴城方麵的密探,給成都送回來了一份絕密的消息,說是曹丕最近又開始蠢蠢欲動,似乎已經又遏止不住要漢帝禪位給他的欲望了。

而且更加密探們的進一步確認,曹丕已經向黃門侍郎夏侯尚透露過口風,他一定要在本年十一月之前完成禪代之事。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淵之侄,與曹丕關係非常之親近,娶的妻子也是曹操的女兒。這是個多情種子,在感情方麵顯得很癡情,曆史上是因為思念被曹丕絞死的愛妾,最終鬱鬱而終的。至於夏侯尚的愛妾之死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曹丕的妹妹爭寵不過那個姬妾,向曹丕那邊告狀了。

所以,董和和諸葛亮兩人能夠就此事做出判斷,認定此事估計不會是空穴來風的。

那麼,曹丕一旦宣布代漢,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嚴重了。到時候,蜀漢這邊不可能不對此做出反應,那就是立刻與江東休兵。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二:一,休兵,全國哀悼大漢和大漢天子的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