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禪收到張嶷從武陵郡送來的首份關於武陵郡當前局勢的當天,蓋猛和沙摩柯的聯軍再度與孫桓的軍隊,爆發了一次大戰。
由於上次作戰之中,沙摩柯斬獲頗豐,所以對於這次的出擊的態度,也就變得更加積極了。所以,他還真的是不遺餘力地率軍出擊的。
麵對著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敵軍,孫桓的人馬傾盡全力依然隻是堅守了一天時間而已。然後,孫桓的軍隊終究是低檔不住,隻能夠選擇繼續撤退了。
而這次的撤退,對於孫桓的軍隊而言,應該說是已經退無可退了。他們隻能夠退入大營,與朱桓的守營軍隊合兵一處。
而讓雙桓感覺頗為疑惑的是,他們熱切期盼的賀齊的軍隊,怎麼就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都連一點蹤影都不見呢?
於是,期盼的感情,當然很容易發生轉變。雙桓憤怒了,忍不住一起大罵起來賀齊了。
當時罵人歸罵人,援軍遲遲無法出現,那麼接下來就隻能夠靠他們率領軍隊,為自己找到活路了。雙桓開始更加積極地做著新的大戰爆發之前的準備。
與此同時,石廣元和尤突的聯軍終於開拔進入了顧邵的突襲部隊所預訂的戰場。
顧邵的軍隊算是以逸待勞,而且也挑選了一個對他們而言充分有利的地形,作為雙方開戰的戰場。
但是顧邵的軍隊除了以上兩點之外,似乎就再也找不到其他別的什麼有利的優勢,反倒是劣勢反而顯得非常之明顯——他們的軍隊總的人數才八九千,根本就不滿萬。而他們的對手那邊,石廣元的所部人馬雖然經過持續作戰,人數有所減員,但是加上尤突的山越部隊的話,人數肯定是可以達到三萬人之眾的。
在人員差距到達二萬人以上的情況下,又在平原地區,所進行的這樣一場戰爭的話,對於顧邵這樣的聰明人而言,其實除了盡可能地拖延時間之外,也就沒有其他必須這樣幹的目的性了。至於說戰勝石廣元的聯軍,顧邵心裏壓根就沒有期望過。
但是地利畢竟還是有的,所以顧邵用著手頭不滿萬的軍隊,居然頗輕鬆地跟石廣元的聯軍打了三天時間方才快速撤退出了戰場。
而且,顧邵的撤軍並非是因為他的軍隊,已經抵擋不住石廣元方麵的進攻了。他們撤軍的原因乃是來自於鄧艾方麵。
顧邵在與石廣元的聯軍作戰到了第三天的時候,忽然就接到了情報,說是鄧艾在成功消滅了步騭的交州義士之後,已經率軍成功突襲過了袁水一線,正在向海昏的方向直撲過去。
顧邵心裏大驚。他絕對想不到,步騭和他的交州義士那麼多的軍隊,居然隻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把宜春城就給丟了!他本來還期望著,步騭的交州義士即使抵擋不住鄧艾聯軍的進攻,至少也可以阻截住對方一個月時間吧?但是結果確實是讓人失望的。
至於用來阻截鄧艾的軍隊的呂岱的軍隊,從道理上麵說,顧邵還是應該關心一下的。但是顧邵直接就將他們忽略了,因為他早就已經給他們判定死刑了。既然宜春城都輕易給鄧艾所攻陷,作為救援部隊的呂岱的軍隊,絕對是限於宜春城的淪陷而被鄧艾的軍隊所消滅了的。
顧邵就是顧邵,真的是判斷神準!
那麼,鄧艾和彭琦的山越聯軍一路上,除了隻剩下一座幾乎沒有多少駐軍的建昌城之外,幾乎就是暢通無阻的了。
麵對著這樣的形勢,顧邵若是不趕緊撤軍的話,那絕對是莽夫了。因為到時候鄧艾的聯軍絕對會一邊猛攻已經完全不設防的海昏,那裏可是住著重病不起的大都督孫晈,已經大都督麾下的大量屬官。這樣的機構一旦被鄧艾拿下,不說足以成就鄧艾的不世功勞,對江東軍而言,更是不可承受的重大打擊。
所以,顧邵真的是別無選擇。然後,在撤軍的同時,他也必須要為孫晈的人身安全做一番考慮了。他首先派人趕回海昏,要將孫晈和他麾下的一眾屬官全部遷往最北麵的柴桑。柴桑的城池雖然不大,但是其實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而且城內如今至少還有數千人的守軍,也是可以保護孫晈的生力軍。
至於海昏北麵不遠處的曆陵城,裏麵的軍隊已經都被賀齊帶走了,根本就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存在。頂多可以作為他必要的時候,從海昏向柴桑撤退的中轉站而已。因此,顧邵也就不可能將孫晈就進送到那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