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劉禪的這道命令,其實包含了很深的意圖,而且確實也得到了石廣元和於禁兩人的讚成和支持。
劉禪在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在考慮一個問題了,那就是在這最後一次大戰中,江東軍是孫權的率領之下戰敗了,孫權究竟是會逃往何處。
本來,這應該是戰後才應該考慮的問題,甚至於都不必去考慮,因為劉禪要先打贏了眼前的這場戰爭之後再說。
但是劉禪的誌向不是在於靠著戰爭獲取軍功,他不是一般人或者一般的將領汲汲於自己的升遷問題,他是個誌在天下的人,孫權的最終歸宿,顯然是關係這蜀漢政權未來的走向的重大問題。
當然,孫權最理想的歸宿,當然就是一個字:死!
一死百了了之後,江東人也就失去他們的主公,將來蜀漢要實現自己的統治的時候,也就相對會變得容易了很多。
所以,劉禪這時候考慮要的並非是一場以優勢兵力擊潰正麵的孫權軍隊的勝利,他需要的是一場完美的殲滅戰!至少,他期待著這是一場成功的“斬首”行動,隻要能夠拿下孫權的首級,即使讓一些江東軍就此逃走,也依然可以算得上非常合意。
這樣的話,劉禪也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提前結束這場兩國之戰。而且,如今是冬天了,春天也許轉瞬間就到了。到時候江東的這片土地上麵若是依然戰火在延燒的話,農民的春耕怎麼辦,這一年的收成要怎麼辦?
一個被戰火塗炭了一遍,以至於糧食極度緊張的荊州,已經讓益州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若是揚州這邊的魚米之鄉再度成為第二個荊州的話,劉禪甚至都不能夠排除,益州有被荊州和揚州所拖垮的危機。
劉禪的心裏當時甚至忍不住有些戲謔地生出一個詞彙,叫做“政府破產”。但是這個時代的政府,他的永遠不可能申請得到破產程序的,因為它沒有充分的金融市場,而且官府從來都是靠財政運行,從不向外借錢。這些都是些旁的話,就此打住也罷。
所以,到時候拿下揚州的行動,似乎就像是在撿一塊有些燒焦了的肥肉,似乎是蠻好吃的,但是聞起來味道是已經變味了的。他的個人的名望,隻怕到時候會打個折扣。
所以,劉禪必須在眼下的這場大戰裏麵,乘著孫權親征的當口,一舉將孫權這個人從地球上抹掉。當然,一起抹掉的最好還有孫權麾下的那支軍隊。
而要做到這點,劉禪那邊就不可能淡淡寄希望於正麵戰場的勝利了。因為雙方正麵廝殺之下,即使有蓋猛的騎兵隊最為後軍,可以在最後關頭用來清掃戰局,追殺敗逃的敵人,但是絕少聽說過一軍的主將和一國的君主會被追兵所擒拿住的。
所以,劉禪必須需要有一支軍隊深入敵後,在他那邊的軍隊正麵擊敗孫權的人馬的時候,能夠幫助他切斷孫權的後方的退路。
從這個戰略需要來看,孟溪和鄧艾這邊在徹底擊敗朱異的人馬之後,是最適合向東北進發,橫掃已經兵力空虛的吳郡。然後,他們再從後方徹底切斷孫權撤退往秣陵城和海邊的方向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