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大決戰(十九)(1 / 2)

張昭見到鄧艾的人馬就在前麵等候著,他這次殺過來的目的那可不是來跟鄧艾玩的,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把溧陽的包圍圈給解開了。

所以,張昭就一麵派人下去傳令全軍再次備戰,一方麵立刻找來了劉基。這兩個大人物一番商議之後,很快就有了相關的結論了:

他們這支人馬雖然過來的途中使得士卒們的身體有些疲憊了,但是戰鬥力還是存在的。加之,他們現在必須抓緊一分一秒,否則孫權方麵的軍隊後路被斷的消息,一旦在江東軍裏麵成為謠言的話,後果那絕對是致命的。

所以,張昭和劉基當即決定,即使不休整也應該立刻跟鄧艾的人馬開戰。即使他們這邊是不惜一切代價的,也必須要跟鄧艾死磕到底了。

應該說,張昭這個人其實還是有些奇怪的。他雖然一直在江東的百官裏麵,算是資格最老,官職也一向很大,但是在江東一旦出現重大的政治危機的時候,總是當之無愧地成為了投降派的首腦。

這其中的原因,可能跟張昭這個人的學識和修養,有著比較大的關係。

張昭這個人的學問可謂極高,當初的成名,確實也是靠著這個本錢起來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也就備受天下儒林人士的推崇。

但是這其中必須要注意到一點,無論江東當時已經發展地有多麼繁榮的程度了,當時天下的中心,絕對不可能是在秣陵,也絕對不可能是在成都,而是無可爭議地在中原地區。

中原如今是掌控在曹魏的手裏的,集結了當時天下最多的儒士。所以,在張昭這樣的人看來,輔佐孫氏成就霸業未嚐不可,但是將來的天下正統必然是出自中原。

所以,一旦江東政權出現重大危機,張昭這個人的立場就會出現動搖,而偏向與曹魏的一邊。

如今在蜀漢軍突然大局殺入了江東境內,給孫氏政權造成的危機,甚至已經遠遠大於當年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了。但是問題是,張昭為什麼不選擇投降的立場,反而是堅決地親自出場率軍與蜀漢軍進行作戰呢?

也許這其中可能有張昭已經得知了張承戰死在鄧艾的手裏的消息的緣故,所以這個老頭才會急匆匆地殺了過來,而且還專門找上了鄧艾這邊,而不是孟溪那邊。

不過,這個因素隻怕不是最為重要的。

更加重要的是,張昭發現孟溪和鄧艾的兩支人馬,若是成功斷絕了孫權的軍隊的退路,那麼他的死局幾乎就是注定的,江東人到時候也死定了。

這裏的這個江東人“死定了”,並非說是一定要全部喪生,而是說江東人到時候幾乎就沒有半點討價還價的餘地。

所以,張昭心裏其實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那就是江東軍即使最終全部戰敗,江東的所有地盤都全部淪陷如了蜀漢軍的手裏的話,他們這邊手裏若是還有孫權在的話,就意味著他們那邊還是有一定的民眾號召力的。

到時候,他張昭再提出來投降蜀漢的話,也就有了更多的籌碼來跟蜀漢討價還價。到時候,他們那邊的利益即使還是會受損,但是這樣的損失應該不會太大吧。

君主時刻都在算計著臣下,而臣下們何嚐不會時刻也在算計這他們的君主呢?隻是這些都是內幕,不足為外人道也。

所以,從這裏來看,張昭如此積極地出兵來解救孫權似乎也都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