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城內的秩序一直都在重建當中,而且隨著戒嚴的撤除,城內不可避免的要出現一些流言和突發的狀況。
但是以劉禪的立場而言,並未對傳播流言的人群進行鎮壓,隻是命人找到了散布流言的人,對其加以公正地審訊,並且及時將審訊的結果在城內進行公布。
畢竟,民眾雖然非常容易被人鼓動起來,但是也並非都是傻子,劉禪甚至對那些反抗蜀漢政權的人,居然也沒有抓起來殺掉,這種一直對秣陵城居民所展現出來的善意,不可能不對居民的觀感產生影響。
何況,城內現在駐紮有大量的蜀漢軍,隻是他們幾乎很少大規模出動,最多也就是在夜裏宵禁的時候出動,但是也並不擾民。這點方麵,他們的紀律甚至比原來的江東軍還要好的多。
然後,劉禪也就開始陸續地接見秣陵城內,原來孫吳政權的高官和權貴。劉禪當然首先要接見的是投降派的那些人,若是先去見主戰派的話,那對投降派那些人顯然是極大的不公平的事情。
甚至,劉禪還沒有忘記了他的老朋友,還主動邀請了諸葛融、顧通和周胤三個人到孫權的府邸這邊來吃飯。酒宴是不可能有的了,劉禪現在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的。所以,大家也隻是聊天了一番,吃了一點便飯,透過顧通那邊也了解到了顧雍的一些信息。
然後,劉禪還利用了一點空閑的時間,再度去拜見了小喬。
小喬起先的時候,感覺非常奇怪,為什麼堂堂漢中王世子劉禪會在這樣的緊張時刻,特意親自來拜見自己這樣的一個孀婦。當然,小喬是知道自己的美豔之名的,所以對劉禪的來訪保持著警惕。
但是當小喬見到劉禪的時候,當即就驚呆了。眼前這個已經快要消滅掉江東的小青年,赫然就是一年多以前前來她的家裏避難的楊漢聲啊!
小喬驚訝之餘,當然心裏也是蠻高興的。畢竟,劉禪現在可謂是位高權重之人,居然還能夠想到來看望她。
劉禪在小喬的家裏,最後又去拜祭了一下周瑜,時間就過去了一個多時辰,這才向小喬告辭。
應該說,劉禪的這個舉動稍稍引起了江東人的一點爭議,畢竟一個位高權重的男子去拜望一個豔名卓著的孀婦,動機總歸是有些可疑的。
但是問題也就在於這裏,劉禪年紀不過十五歲,小喬年紀隻怕已經上了四十歲,雖然至今風采依舊,但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她的年紀隻怕有時候都可以當劉禪的奶奶了。
而且,隨著劉禪的此行還敗績了周瑜的行為的公開,反倒是獲得了江東人的充分好感。畢竟,周瑜可謂是江東人的一麵旗幟,更是一種驕傲,他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少年得誌,似乎所有男人應該有的優點都集中在了此人的身上。
而且,周瑜還是英年早逝,簡直是天妒英才。這樣也更加在周瑜的身上增添了一種悲傷之美。
劉禪去拜祭這樣的一個江東英才,很容易讓江東人的心裏產生一種自豪感,感覺自己得到了蜀漢政權的重視和尊重。他們對劉禪的好感,當然也隨之增加。
其實,這種相當於外交型的恭維伎倆,隻要稍稍注意就會發現其實很有用。比如某某外國政府首腦,在春節的時候用中文拜年之類,往往就可以獲得天朝人的好感。而這其實隻是作秀,根本不需要成本,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