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禪方麵,自己一方麵掌握了蜀漢三州的軍政大權,而且蜀漢軍政方麵的高層,幾乎全都向著他那邊。所以,吳皇後方麵若是想要掌握政權,唯一的希望當然就是劉備。
而且,吳皇後確實也把籌碼一直都壓在了劉備的身上。但是劉備是什麼人,那是從死人堆裏闖出來的一代梟雄,豈是吳皇後一介女流所能夠玩弄得了的?
劉備在他臨死之前,終究是讓吳皇後見證到了什麼叫做手腕。吳皇後的所有圖謀和希望,都被劉備一次性摧毀。
而且,此時劉備的遺詔已經叫道了大丞相諸葛亮的手裏,隻要能夠將太子劉禪從荊州召回到成都的話,那麼一切就已經成為了定局。
但是像吳皇後那樣的野心勃勃的女人,在經過一番氣急敗壞之後,立刻就想到了鋌而走險。他隨即立刻派人去找來了陳祗,秘密吩咐陳祗去把成都令馬謖找來。
如今的成都城,除了城外的駐軍以及趙雲的禁衛軍之外,城內就馬謖的成都令府衙掌握有兵力。所以,吳皇後認為,她若是想要在最後關頭翻盤的話,便隻有將馬謖拉攏過來了。
陳祗一直是馬謖的至交好友,吳皇後一直在透過陳祗拉攏馬謖,而且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馬謖也並不排斥吳皇後的勢力。
所以,吳皇後這次決定孤注一擲,把能夠用來拉攏馬謖的所有手段,全部都用出來,無論馬謖想要什麼,她這邊都可以給!
陳祗一直對劉禪懷有極深的怨恨,所以也是最高投入到吳皇後陣營的人。他也知道如今的形勢很危險,立刻向吳皇後告辭,去找馬謖去了。
他們卻哪裏知道,劉禪的手腳是如此之快,早就在半個月以前,便讓馬良將馬謖硬是給拉過去他們那邊了。陳祗的行動,注定是要以無果告終的。
諸葛亮和張飛等人從宮內出去之後,大家並未就此散去,因為諸葛亮還要向大家宣讀劉備的那份遺詔。
大家隨即就都跟著諸葛亮來到了丞相府衙,裏麵的內容果然是托孤和讓劉禪在劉備去世之後,繼承皇統的事情。
但是這裏的事情,也跟原來的曆史進程,產生了一些不同。劉備確實是臨終托孤了,但是托孤大臣的名單卻有所變化,原來是隻有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李嚴兩人而已。
但是這份遺詔裏麵的托孤大臣的名單卻被擴大了:大司空張飛,大司馬董和、大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法正、廷尉李嚴全部都成為了劉備的托孤大臣。
也就是說,劉備的托孤大臣的人數,由曆史上的二人,變成了現在的五個人了。這樣一來,就大大的分去了諸葛亮的權力,也更加有利於劉禪對權力的掌控。
應該說,劉備為自己的後事的安排,確實是煞費苦心了。
既然新皇帝已經確定下來了,這些三公九卿就有必要趕快商議並且確定下來接下來要做些什麼了。
於是,三公九卿很少見地在丞相府衙之內,連夜進行了一次聯席。
這些人都是非常有行動力的人物,經過了大約一個時辰的聯席商議後,便已經確定下來了要采取的行動方針:
首先就是緊急將太子劉禪從荊州召回成都。這個召回的命令,當然隻有丞相府衙才有資格代替皇帝劉備發出去了。
其次,開始準備皇帝劉備的身後事,以及同時要準備太子劉禪的登基準備。而這些事情,都需要交給九卿之一的太常去議定。
但是,這裏確實存在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當時朝廷征調了遠在江東的張昭出任太常,但是張昭因為年紀老邁,不能夠成行,所以就留在了江東遙領太常之職。所以,現在九卿之一的太常,其實並不在成都,而無論是丞相府衙還是尚書台,根本都沒有那個權力去任免九卿的人選的。
於是,丞相府衙和尚書台隻好緊急請命劉備,應該重新任免一個新的太常的人選,否則接下來的喪葬禮儀方麵,以及新君登基方麵的製度,是非常難以實行的。
但是當這份請示被送入了宮內不久之後,宮內給於的回複不是人選的任命,而是傳回來了一個噩耗:山陵崩了。
所謂的“山陵崩”,指的是皇帝駕崩的意思。
在座的群臣對此無不感覺震驚異常,他們才剛剛見過劉備而已,怎麼忽然就這麼快去世了?實在是太讓人感覺意外了。
張飛立刻就嚎啕大哭了起來,群臣見狀也是無不落淚。
但是事情隨即也變得更加緊要起來,如今太子劉禪還遠在荊州,也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夠從荊州趕回來,劉備的下葬要怎麼辦?
群臣不由得都因此變得慌亂了起來,紛紛開始商議了起來。
這時候,總歸是要有人出來壓住場麵的。諸葛亮立刻就從自己的座位上麵一下子站了起來,臉上的神色變得極其嚴肅,堂下的主人見狀,立刻都噤聲,不再繼續高聲商討了。
諸葛亮忽然說道:“諸位不要因此慌亂了起來。你們大家繼續留在這裏等候片刻,我去去就回來。到時候,大家就知道應該怎麼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