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我的皇後(一)(1 / 2)

章武四年夏天,隨著各地出動的軍隊被陸續收了回去,也就象征著各地因為劉禪新皇登基而引發的武裝叛亂,已經進入了結束期。

由於陸遜在這段時間裏麵,在軍事方麵建立了不少的功勳,加之劉禪對待陸遜也是特別的厚待,所以也開始給陸遜晉升了。

劉禪隨即給陸遜下詔,讓他升任平南將軍,加列侯。這個官位,較之於陸遜當初在江東的時候的官位,確實小了非常多,但是這隻是一個開頭,給於了陸遜一個開始進入蜀漢政權的將軍行列的契機。

以陸遜那種風華絕代的能力,將來有的是大把大把的機會去建功立業。所以,劉禪這個時候稍稍給與較低的官位,免得後麵再出現如同全琮那樣的,幾乎是封無可封的尷尬情況。

所謂靜極思動,也許是有道理的吧。

如今蜀漢政權在劉禪的手裏,也總算是平穩過度了。但是這些在那些一眾的朝臣看來,顯然還是不夠的,問題並不很複雜,反倒是顯得合乎情理:皇帝早就已經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可是後宮至今卻還缺少一個“女”主人。

也就是說,皇帝陛下既然已經成年了,是應該為大漢朝冊立一個皇後,母儀天下和執掌後宮了。

其實,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劉禪的後宮缺少的絕對不止一個女主人皇後那麼簡單,而是真的缺少了一大群的“女主人”。

根據漢製,皇帝的妻子除了皇後之外,另外被分成了十四等之多!

也就是:昭儀、婕妤、娥、容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最終的第十四等有多個封號: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

而且,這些封號都可以對應於相應的爵位和品秩。如昭儀,可視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視上卿,爵比列侯;而第十三等的封號順常,則視二百石;最底下的第十四等的那些封號,均視百石。

而在十四等之下,居然還有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皆視鬥食。

所以,古人言後宮三千佳麗,是非常可能真的有那麼多的人,而非是誇張出來的。

如今的劉禪,一直汲汲於內政和軍事方麵的事務,雖然說被丞相府壟斷了大量的權力,但是尚書台方麵也是每天都要有極其多的表章送過來。

加之,丞相的權力極大,是有權力對劉禪所批複的各種表章退回去,要皇帝再度重新批複的。也就是說,諸葛亮若是對劉禪對於某件事的處置意見不滿意的話,是可以要求劉禪“發回重審”的。

這樣一來,很多事情就需要多次重複往返於丞相府和劉禪之間。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事情總是會出現,所以尚書台的出現才會顯得必要。尚書台應該說是屬於皇帝的私人谘詢問政機構,他們需要為送上去的表章擬定一個供皇帝參考的處理意見,職能倒是跟後世的秘書處和軍機處有類似。

所以,這時候的中央機構的各種事務的處理,也就通過了尚書台、皇帝和丞相府三者之間進行協調處理。當然,若是協調出了問題,權力之間的矛盾也會顯露出來。

這些都是題外話。

由於朝臣都深感皇帝已經成年了,甚至於說,就是現在這個年紀成婚,都顯得年紀偏大了,所以冊立皇後的事情,大家都認為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

於是,丞相諸葛亮和尚書令法正召集了諸位朝臣,對於皇帝冊立皇後的事情展開了商議。至於太傅許靖,因為年紀老邁,最近也是不怎麼走動,所以就沒有參加。

大家進過一番商議之後,覺得此事已經是刻不容緩了。其實,漢代的男子十四歲就可以視為成年,劉禪現在的年紀已經過十八九歲,早就是到了應該娶妻生子的時候。

而且,這些朝臣個個都是飽學之士,更是開始談及男女婚嫁乃是合乎陰陽調和之舉。後宮和睦了,天下方才能夠安定。如此種種,無非都是在為應該及早為皇帝冊立皇後,提供足夠的理論依據而已。

加之,這些朝臣無一不知道,劉禪早就在劉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跟大司空張飛家約定了婚姻。如今,張家的女兒也早就已經長成,時間若是再拖延下去的話,那可就耽擱了人家的大好青春,很快就要變成了老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