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以軻比能目前的實力而言,這隻是個遙遠的夢想而已。
張溫在遭到了軻比能的拒絕之後,心裏有些失落。
但是張溫不是個簡單的外交專家,他也同時具備有很高明的戰略頭腦。這些被劉禪委以重任的人,若是沒有點能夠扭轉乾坤的能力的話,那麼劉禪的目光和用人之道,未免就顯得有些太過差勁了。
於是,張溫繼續在草原上麵活動,但是不是在軻比能的地盤,他忽然去了夫餘國。
這個國家對漢人的態度一向比較溫和一些,至少比他們東麵的高句麗那個惡心的國家,要溫和而友好不少。
而且,夫餘國現在跟大漢之間通過海上路線,在遼東境內進行轉口貿易,雙方之間的交流也算不少。
張溫的目的,肯定不會勸說夫餘國出兵草原,向軻比能發動進攻,為自己一雪恥辱。
張溫現在想要跟夫餘國之間締結一份,涉及夫餘國和蜀漢之間的二方同盟協議。在必要的時候,能夠借助夫餘國的力量,出兵幫助遼東守住本土。
這是在為遼東的將來做打算。
而且從這裏的締約方,就可以明顯看得出來,把主角遼東徹底排除在了外麵。將來如果需要的話,這樣的同盟條約,未嚐便可以轉變成為,要求夫餘國出兵幫助蜀漢對遼東發動進攻。
但是,夫餘國的人雖然有比較強烈的欲望,想要跟蜀漢進行合作,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現實性需求。若是沒有共同利益,雙方之間確實沒有結盟的必要性。
如今的夫餘國正在受到東麵國家高句麗的進攻。而高句麗在從前,其實是夫餘國的一部分,後來才分裂出去的勢力,卻極度富有侵略性。
夫餘國的人,性格都比較溫厚,並不喜歡在這個時候發動戰爭,所以他們希望等到和平之後,再跟張溫商議這件事情。
這時候,張溫展現出了他個人強大的膽識和勇氣,隨即向夫餘國國主請命,讓他給自己加封為“豪民”,也就是大貴族,他要幫助夫餘國出使高句麗,去說服高句麗國王停住跟夫餘國之間的戰爭。
這樣的事情,宗預之前在南洋確實就幹過,所以張溫其實也是有借鑒經驗的地方。
夫餘國國主一方麵非常欣賞張溫的膽識,也感懷於他對蜀漢的忠心耿耿;同時,讓張溫出使高句麗,自己夫餘國這邊,頂多就是給他派出幾個護送的人員而已,似乎也不會費什麼事。那自己又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張溫這才帶著夫餘國的一些禮物,又急匆匆地趕赴到了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城,經過一番活動之後,終究是見到了高句麗國王東川王。
東川王是個陰險狡詐,見利忘義之輩,早就一直在覬覦遼東地區了。
張溫投之所好,假稱若是東川王這時候能夠停止跟夫餘國交戰,夫餘國同意,在三年之後,把國內的軍隊訓練好之後,就會連同高句麗軍隊一起進攻遼東地區。
同時,作為歇戰的條件,夫餘國還會每年送給高句麗一些禮物。
雙方就此一拍即合。
張溫以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暫時停止了遼東北方的戰爭,為夫餘國和遼東爭取到了三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