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
音樂與舞蹈學
作者:吳姿霖
【內容摘要】咬字、吐字是我國民族唱法中的關鍵環節,而民族唱法語言要受到旋律節奏和發聲方式的製約。優秀的歌曲不僅需要音樂化的語言、動聽的歌喉,更需要清晰的咬字、吐字,隻有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才能傳達出歌曲的真情實意,與聽眾產生心靈共鳴。文章就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含義與特點進行闡述,分析其在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出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藝術處理方法。
【關鍵詞】民族唱法咬字吐字
一、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含義與特點
歌曲語言表達效果既要符合五音四呼的規律,又要滿足漢語言吐字歸韻的特點,作曲家為了達到歌詞和樂曲的協調統一和融合,都會賦予每一個字完整的藝術形象和生動活潑的藝術感染力。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受西方唱法的影響,對民族唱法又做出了新的概念界定和解釋。
所謂咬字是指在演唱和念白中,歌唱者利用自身氣息並按照歌詞的發音要求,通過準確運用口腔、牙齒、舌頭、嘴唇等發音器官的氣息和姿態強弱,依據每個音節時值長度和音調的強度,將字的頭、腹、字尾音清晰準確地發出來,從而達到字音之間和諧圓潤和聲調之間的抑揚頓挫,達到“近聽不刺耳,遠聽不含混”的效果。
吐字是指字節韻母部分的發音,包括出字、立字、歸音3個要領,吐字是聲母和韻母結合過程中,形成完整的字再發出來。韻母是吐字過程中與音響效果產生共鳴的效果的中心,在音韻學中,根據口腔形態的變化歸納為開、齊、撮、合4種類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四呼。在吐字過程中要注意堅持字腹拖音不改變原則,保持母音口型穩定,發音要具有彈射力,充滿力度和強度。咬字要求幹淨利落,不拖泥帶水,但是也不要“不到家”,同時與韻頭迅速結合,找到韻母的著力點。
二、咬字、吐字在民族唱法中的重要性
語言在民族唱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漢語言是世界公認的最複雜語言之一,傳統的民族唱法講究“字頭、引腹、歸韻”3個環節,長期實踐證明,這種唱法是符合漢語要求和觀眾審美標準的,是比較科學的語言和聲樂相結合的形式。作為音樂藝術,科學的民族唱法包括生動的語言、動聽的曲調、充沛的感情、天籟般的嗓音等,其中語言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咬字不清,吐字不明猶如鈍刀殺人一樣,唱念歌詞時如果字音不清晰會嚴重影響歌曲的情感表達,更是對觀眾審美的一種破壞。
一名優秀的歌唱者在演出過程中必須做到咬字清晰、吐字準確,保證字節的清晰和充足的“口勁”。現實情況中,有的演員雖然嗓音很大,但是由於缺乏正確的唱法,缺乏嘴上功夫,往往使觀眾不知所唱,剩下的隻有單調的音樂節奏。相反,有功力的演員,即使嗓音低或者窄,音量也不是很大,但是由於他們對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都能夠準確地把握,並且字正腔圓、勁巧而不拙,產生良好的視聽效果。俗話說“樂者本於聲,聲者發於情”,高質量的音樂必須具備口型和音韻的完美結合,歌唱者隻有通過清晰的咬字、吐字來傳達歌曲的情感意境,把歌曲的真實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總之,字音準確、清晰、協調是歌唱的基礎,發聲和讀字之間有著緊密的聯係,演唱者不可能脫離語言而去研究發聲,因此要科學合理地掌握民族唱法的藝術方法。
三、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藝術處理方法
依據對我國傳統的戲曲、念白、評書等藝術形式的總結,將漢語言的發音總結為出聲、引腹、歸韻的咬字、吐字過程是非常科學和合理的。出聲也就是所說的字頭,主要是通過21個字母來表達;引腹是指延伸韻母的時值,恰當處理字腹的時間段;歸韻主要是指收清、統一字音尾節。本文以這3個重要環節為出發點,提出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藝術處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