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民間舞的發展脈搏, 突出民間舞課堂教學時代特征
音樂與舞蹈學
作者:焦亞旭
【內容摘要】對民間經典舞蹈的繼承和弘揚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結合時代特征和社會發展需求,將傳統經典和時代動律緊密聯係起來,賦予其新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進步,人們的審美需求也在變化和發展,要使經典舞蹈吸引廣大人民群眾,就需要舞蹈工作者在不改變經典舞蹈作品的同時與現代的形式相結合,以滿足當代人的文化需求。專業院校的舞蹈學生是傳統民間舞蹈最主要的傳播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民間舞的經典特色和時代特征,傳統與現代並舉,開創民間舞更好的明天。
【關鍵詞】民間舞蹈經典舞蹈傳統文化
舞蹈藝術作為藝術的一種,是現實社會生活在藝術上的反映和表現。民間舞蹈以其各自獨特的藝術方式,體現了各個民間獨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文化和各個地區深厚的文化特色。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的思維理念、審美需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民間舞蹈也在不斷吸收外來的、新鮮的藝術元素,從而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發展。民間舞在新一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中,更多地以現代思維、新型編創技法和民間本土素材進行舞蹈編創,並以新型的形式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但在這些變動中,民間舞最本質的民族文化、人們的思想情感卻依然存在。
民間舞蹈在繼承傳統風格和技法的基礎上,不斷吸收現代的一些積極元素,推陳出新,從而漸進地完善和發展自身的表現形式。通過山西著名民間舞蹈《黃土黃》和《扇花花開》,可以看出現代民間舞蹈做出了如下調整和改變。
首先,現代民間舞蹈不再一味遵循古老的民間舞素材,更注重民間舞表演風格及人們的思想情感。舞蹈《黃土黃》以山西民間舞蹈為素材,舞蹈肢體語言並無改變,也沒有任何技術技巧,完全遵循傳統的表演模式。而以左權小花戲為舞蹈素材的舞蹈《扇花花開》在體現小姑娘活波可愛的同時,又在舞蹈中融入更多現代美感:在造型上,《扇花花開》的呈現則是拋開傳統的隊形模式,編創者將傳統隊形打破形成亂中有序的新模式;在肢體語言上,提取主要動律,進行時空力的轉變,讓動作新穎而別致,賦予現代人的審美,但舞蹈本質依舊有“戲”。《黃土黃》演員的穿著:男孩紅褲子、白褂子,女孩紅褲子、花上衣,分別展現出黃土地與黃土高坡的土黃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出當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扇花花開》的演員是深藍與桃紅色相間的肚兜和大甩褲子,迎合了現代人民的審美,展現出小姑娘們的活波可愛。隨著科技的發展,音響、LED、燈光的介入將舞蹈表演提升了一個台階。從《黃土黃》到《扇花花開》的演進,可以看出民間舞蹈愈發追求個性特點的表演,也因此更加迎合了當代人的欣賞口味。
其次,樸素的經典舞蹈,融入了現代舞蹈技法。《黃土黃》以山西民間舞蹈晉南花鼓為素材,整個作品將晉南花鼓的舞段表述完整。舞蹈以男子群舞和女子群舞開場,結尾則用傳統大聯合的方法(即男女群舞)去完成整個劇目,舞者的身體語言體現著本地區民族的性格。男舞者的動作主要是晉南花鼓中敲打胸鼓,動作趨勢主要以圓形、圓弧為主,腳下步伐沉穩,動作粗獷有力,體現出北方男子身上的特有魅力與樸實的個性;女舞者與男孩完全不同,身體表現柔美、三道彎體態與舞姿的形成,充分展示出本民族女性的善良、柔美的性格特征。縱觀整個舞蹈,不難看出編創者在本民族舞蹈素材上並未有多少改變,而是以一種新形式將其搬上舞台。舞蹈不失原民族舞蹈的表演風格,在表現手法上運用柔與剛的對比,使得原有舞蹈從民間升華至舞台。這一場景也在一定基礎上再現了黃土地上勞動人民的憨厚、樸實。《扇花花開》是根據山西左權小花戲的素材編創而成,編導在創作過程中融入許多現代元素,更加注重舞蹈的技術、技巧,以及整個舞蹈中隊形的變化。舞蹈從民間提取“三顛步”“蝴蝶扇”等素材為動機發展變化,有情節地去表現山西左權小姑娘的浪與俏。現代技術音樂、燈光、LED的加入,讓整個舞蹈作品更加圓潤。對於《扇花花開》的表現形式,我們應該把握一點:在尊重民族民間舞蹈原本素材的基礎上,要不斷以新的技術、手法去編創不失本民族風格的舞蹈。如以《扇花花開》為代表的小花戲,是山西民間舞蹈中比較難跳的舞蹈,小花戲對演員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如小花戲中“三道彎體態”“蝴蝶扇花”“三顛步”“騎驢步”等,在民間都是由特定的演員去表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嚴格要求學生的動作與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