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的時間已經夠長了。這十年的變化讓很多影像都被淡化掉,記憶隨著時光的流逝在做不斷的妥協。東子回家的消息是小山說出來的。東子的房子在五年前被賣掉,東子妹妹處理的房子,後來東子妹妹也辭掉了工作,有說是在深圳,不過小山說是在香港,和東子母親在一起。至於為什麼東子沒有和他母親一起,大家都知道的,還在東子剛進初中的時候她母親就不辭而別離開了他們,東子也不止一次的在人前流露出對母親的失望。
幼時的一群孩子是在基地長大的,大山裏麵。簡陋的校舍,下雨就泥濘不堪的操場。基地屬於部隊的儲備單位,人員構成基本都是軍隊幹部轉業到地方的。到東子家搬來基地的時候,基地的孩子已經很多了。小山是住在東子隔壁的,也是這樣,他成為東子最早的朋友,後來丹丹,建軍,建國,紅兵,紅軍等等的很快打成一片。看看這些名字,很有特色的,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是,就建軍建國,愛國愛民這樣的名字,學校重名的好幾個。隻能說明這樣一件事情,那個時代,人們的語言詞彙太貧乏了。東子言語不多,一大幫孩子早上去學校,三五成群唧唧喳喳的成為基地早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學校離基地不過三裏路,農村的孩子還有離學校二三十裏地的,上學遲到也是經常的事情,老師們也見怪不怪。基地一群小孩放學後都要跑到學校前邊不遠處的小河玩耍。亂扔的書包把一簇簇嫩嫩的蘆葦砸的垂頭喪氣。下河摸螃蟹,女孩子比男孩子還要來勁,摸上來的螃蟹在圍攏的一堆沙丘裏麵亂竄。看著越來越多的螃蟹小山犯愁了,東子一聲不吭的挖了個大坑,讓小山把螃蟹都放進去,然後用沙子埋上,接著招呼其他人找點幹柴來。東子說的有板有眼,大家也跟著做。點燃的火光也同樣點燃了一群孩子的興奮,圍著火堆跳著笑著。
這樣加了幾次柴火,東子說可以了。移開上麵的柴灰,大家七手八腳的扒開沙子,當已經呈現金黃色的螃蟹映入眼簾的時候,孩子們睜大了眼睛。伴隨著泥沙氣息的螃蟹香氣撲鼻而來,東子抓起一個螃蟹,折下一隻蟹鉗就放進嘴裏。看他吃的津津有味,大家群起效仿。
味道真不錯啊!哈哈!小山挑釁地對著還在矜持著的女生抖動著手裏的已被肢解的螃蟹。女生當然也不甘示弱,一頓螃蟹大餐就這樣開始了。大家的歡喜聲裏,自然也就有了對東子的欽佩。東子笑著,眼睛亮晶晶的,一次別致的野餐,讓大院的孩子們集聚在了一起,這樣的俗成裏,自然而然,東子成為了大家的中心。
不要提什麼零花錢。對於七十年代的孩子來說,除了過年時候的一塊兩塊的壓歲錢,很多又會被父母當做來年的學費收繳上去。大院是這樣的,農村的孩子更別提了。離家遠的農村孩子中午是不回家,帶的盒飯,很少有像樣的菜,碗豆醬,酸白菜之類的是家常便飯。經常性的是,大院一群孩子早上湧入校門的時候,手裏拿著饅頭或者肉包,農村孩子的眼光就被吸引過來。
東子的同桌名字叫高大河,其人是沒有名字這般的響亮的。很矮,有點邋遢。但是很活躍,話也多。東子有次和小山說;受不了大河的眼睛。因為東子愛睡早床,每次都是被父親罵起來的然後往書包裏麵塞兩個包子就一路小跑進校門,好幾次他人還沒坐定,上課鈴就響了。東子說;我吃包子的時候大河流口水呢!小山笑的前俯後仰,並且迫不及待的到處傳揚。後來大河自然知道了。他變了,不愛說話,也不搭理人了。大河的姐姐高一個年級,一次課間操他堵住了小山,警告說如果你再說我弟弟壞話我就對你不客氣。大河的姐姐個子瘦高,眼睛瞪的小山發怵,當時就嚇得躲進了男廁所,上課鈴響才進教室。
不大的一件事情,但是後麵的連鎖式的反應卻是大院的孩子沒有料到的。農村的孩子不再和大院的孩子們說話了,男生女生都一樣。不僅如此,眼神也變的非常的不友好。高大河在桌子中間也加了“三八線”,弄得東子莫名其妙。我們都是男孩子,用得著這樣嗎?大河卻是不再和東子說話的。
這個狀態持續了很久,並且絲毫沒有好轉的可能。丹丹是最先發急的,她是杭州人。在一次聚會中她說了小山,說小山不該到處講大河的壞話,尤其不能取笑別人。說到最後說到東子身上,丹丹的語速快,江南口音也重,有些話大家都沒聽清楚。東子一言不發,他心裏也難受,東子是蠻喜歡大河的,心直口快的,雖然有時候牙縫裏麵總是粘附著菜葉辣椒之類的,不過農村孩子普遍的牙齒都沒大院的好。
那年暑假大院裏有孩子出去摘桑果吃,被農田的農民提著鍬追了一裏多地。一直到開學小軍依然心有餘悸。也太狠了,我根本沒有在他農田走。暑假裏的東子在離庫區不遠的山上找到了樂趣。他帶著幾個人在山腳下搭起了一個小棚子,隨著暑期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大院孩子加入到這一隊伍。小棚子變成了大棚子,裏麵有客廳,還有隔開的好多房間。大家的獻計獻策使本不大的舉動漸漸變更為一個巨大的工程。到要開學的時候,已經不能簡單用棚屋來形容了,裏麵可以容納二十多個人,在曆經幾次雨水的檢驗後,這個被大家稱謂“世外桃源”的所在讓一群前來觀賞的大人們也目瞪口呆。裏麵有暖水瓶,有水杯,還有大家拚湊的桌椅。暖水瓶是東子從家裏拿來的。大家約定每個最後離開的人有義務為暖瓶灌滿水,這樣方便下次來的人有水喝。在暑假的最後幾天。“世外桃源”裏人來人往,不會做的作業都拿來一起對答案,一群孩子談天說地,傾吐著對現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