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蠢蠢欲動(上)(1 / 3)

範廷亮、吳美嬌跟隨鄭恭、藺遠山等尚武會的兄弟躲進了京郊的大山裏,範廷亮、吳美嬌被安排住進了一戶農夫家裏。農夫家裏一共六口人,上有老小有小,老娘六十多歲滿頭白發,三個孩子最大的才十三四歲,最小的隻有七八歲。

全家六口人的重擔都壓在了農夫的身上,農夫是一個典型的東土華夏的農民,悶悶的很憨厚,任勞任怨,終日麵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的,一張紫紅色滄桑的臉,顯著要比實際年齡大出許多。

農夫一天到晚很累,泡在田地裏像牛馬一樣幹活兒,但是他從來不發牢騷從來不唧唧歪歪抱怨,心裏實在壓抑就坐到角落裏,悶悶地抽幾口水煙。範廷亮覺得雖然這個農夫大字不識一個,但是他身上有一種值得學習的精神,有一種生活的哲學。

白天農夫要到田地裏去幹活兒,十三四歲的大兒子跟著父親一起下地勞作,小兒子和小閨女就在家幫母親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範廷亮和吳美嬌閑著沒事,也幫著農家大嫂幹活兒,不過他們倆幹起活兒來還不如兩個小孩子,有時候甚至還幫倒忙。大嫂說了,你們倆是富貴人家的金枝玉葉,幹不了這種粗活兒。一句話說得範廷亮和吳美嬌都有些羞愧。

這大山裏的小村子就是陶淵明所追求的世外桃源,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很少與外界有聯係,村民們的心態也很平和,就像這村子裏沒有受到汙染的山泉水一樣,清澈見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就是一個農夫的一輩子,相比而言,範廷亮覺得自己置身於燈紅酒綠之中,心態過於浮躁了。

小山村山青水秀,一切都是自然雕琢的,村民們在這裏生活是適應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範廷亮覺得要是自己老了以後在這蓋一棟別墅,應該會很愜意很幸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或許就是古典文人所追求的生活最美的意境。

一切事物都是有正反兩麵的,文人墨客隻注意鄉村淳樸的正麵,卻忽視了那陰暗的側麵。首先範廷亮和吳美嬌的吃喝拉撒,人最起碼的生理需求就很令兩個人頭疼。衛生條件太差了,臭烘烘的茅廁,髒兮兮的碗筷,落著蒼蠅的飯菜,被窩裏亂爬的蟑螂,這一切都是你每天所要麵對的。範廷亮曾想過自己去買個馬桶,買點碗筷、被褥,後來想一想又算了,入鄉隨俗,別讓大哥大嫂說咱們城裏人太矯情。

天氣炎熱,高柳亂蟬嘶,烈日蒸暑氣,農夫還要為了一家老小六張嘴去地裏幹活兒,而範廷亮和吳美嬌則在院子裏給菜地澆水。說得冠冕堂皇是澆水勞動,其實就是兩個年輕人嬉戲玩鬧,潑了一身的涼井水,爽快了許多。

農家大嫂是一個恪守婦道的賢惠人,賢惠到什麼程度,就是多看男人一眼都會臉紅,她自然是看不慣範廷亮和吳美嬌這種赤裸裸的打情罵俏。範廷亮和吳美嬌對視了一下,決定到村外的小河邊去玩耍。

大嫂家裏有一隻大黑狗,自從範廷亮、吳美嬌來了之後,大黑狗和他們混得很熟。見範廷亮、吳美嬌要出去玩耍,大黑狗蹦蹦跳跳,又吐舌頭又搖尾巴要和範廷亮、吳美嬌一起去。吳美嬌說:“帶上它吧。”

“好,帶上它,”範廷亮牽著大黑狗和吳美嬌一起跑到了村外的小河邊。大黑狗可能是在院子裏壓抑得太久了,跑到外麵見到青山綠水藍天草地,就撒起歡來。範廷亮根本就拽不住它,手一鬆,大黑狗就拖著鏈子跑遠了。

“喂,回來,回來,你這破狗,下次再也不帶你出來玩了!”範廷亮越喊大黑狗跑得越起勁兒。範廷亮一路追趕,可是他這兩條腿哪能跑過大黑狗的四條腿,跑了沒幾步就被大黑狗甩在了身後。

範廷亮停下來拄著膝蓋氣喘籲籲,吳美嬌說:“別追了,它跑不丟的,玩夠了它自然就回來了。”範廷亮說:“這狗簡直是不知好歹,我們好心好意帶它出來玩,它卻這麼不聽話,哎,你看它還隨地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