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古樓蘭(1 / 2)

聽完店老板的這番話,我猶豫著是否該去,我們要去必要有去的理由,如過隻為了那些財寶而搭上性命那可真是不劃算,我們此趟是來找火之神符的,但現目前為止找不到任何與火符有關聯的信息。要是不去把有說服不了心裏的那份莫名的好奇感。

最後經過幾人商量後,商陽與我持中立,去不去都行,其實我倆也是想走上一走的。但是出於對大家安全的負責所以猶豫著,墩子聽說有古樓蘭遺址,像打了雞血般,說就算我們都不去,他一個人也要去的,這麼大的油水不撈,有點對不起自己的職業。王可愛跟他爺爺一樣從神考古學,對於這樣的一次難得機會當然不會放棄,也決定要去。

古樓蘭,一座神秘古國,那裏居住著樓蘭民族的人們,樓蘭古城建於何年,何時形成樓蘭王國就目前現有史料沒有根本沒有記載,據《史記》等書當中記載,西漢時,樓蘭是西北地區三十六個城邦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扡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裏,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漢書·西域傳》“記載,西漢末年朝廷動亂,匈奴乘虛而入,與地方統治者相互勾結,致使西域交通斷絕。。《後漢書.西域傳》曰:“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胡商販客,日款塞下。”到曹魏,絲綢之路出玉門關到西域,樓蘭成了必經之路,至此樓蘭又重新開始繁榮起來。

奇怪的是,當時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神秘的從四世紀之後,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的銷聲匿跡了。到了七世紀,唐玄奘從天竺西遊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廓巋然,人煙斷絕”,玄奘眼裏的樓蘭,成了一座空城。

樓蘭國的神秘消失有很多種說法,說法一:樓蘭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可以從王昌齡的《從軍記》中看出: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據記載唐朝大軍揮軍北下,消滅了很多騷擾西北邊疆的少數名族,從而可見樓蘭國說不定就滅與這場戰爭中。

說法二:樓蘭衰敗於幹旱、缺水,生態惡化,上遊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國為位於漠地區,常年缺水,幹旱的地理條件下不適宜人類居住,加上唯一的水源幹枯,加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氣候變得越發惡略,在自然條件下的威脅,這個民族不得不遷移,最後隻剩下了如今的遺址。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周期是一千五百年左右。三千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一千五百年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隨著羅布泊的移動,嚴重缺水的樓蘭民族,不得不棄城遷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隨著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原本絲綢之路必經的古樓蘭城也就漸漸的退出了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