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按照大周王朝的規製來講,皇帝未立太子而突然駕崩,無論怎麼選或者選誰來當新帝,是不能由一個人說了算的,必須要召集朝中大臣一起議政才行。
後宮不可幹政,這是死規矩,誰也破不了。當前沒有皇帝了,那選新帝的事就由雲太後召集垂簾,但主動權還不在她手中,在朝中大臣手中。
關於立新帝之事,最先發言的自然是首席丞相朱純。
“選新帝乃是國之大事,必須要嚴格遵循祖製。”朱純先給大家扣了個概念,接著說道:“吾皇忙於朝政而無子嗣,按祖製,是要從諸位親王中選出一位來立新帝的。”
周圍的大臣都紛紛點頭,這一點毫無異議。
雲太後自然也是認可的。
之前朱純被瑞王在眾臣麵前突然擺了一道,不但導致被太後訓斥丟了顏麵,而且差一點被扣上大逆不道的帽子。而現在,由於諸位親王都是當事人,所以必須避嫌,不能參加此次朝政。既然那個心眼極多的瑞王不在,朱純就沒什麼可怕的。
不過,在再次開口之前,他還是仔細的在腦子裏過了一遍,確認的確沒什麼不妥之後,才直奔重點,說道:“祖製規定,有嫡立嫡。皇上無子,自然談不上嫡庶之說,那就應該以血緣遠近來論了。當朝肅王為吾皇之親弟,且為唯一之親弟,血緣最近,血統也最正,故而當選肅王為新帝!”
朱純這句話說的非常正確。
祖製中明確規定,有嫡立嫡。既然皇上沒有兒子,那這條就作廢,再去卡第二條規定。
那第二條規定是什麼?當然是血緣關係了。
肅王是當朝皇帝的親弟弟,不用說,自然是血緣最近的。所以說,從程序上來說,立肅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那個被雲太後看好的瑞王直接連入選資格都沒有。
朱純或許是覺得勝券在握,也沒去多想,就極其迅速的拋出了這麼一個概念。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偏偏把雲太後給忘了。這場朝議既然是雲太後主動召集的,自然是有備而來,哪能讓別人牽著鼻子走?說不定早已經與瑞王提前謀劃過應對之策。
實際上,是瑞王主動拜見了雲太後,並堅持要再次召集選帝議政的。剛開始雲太後不太理解,覺得有些多此一舉,畢竟早上的時候剛剛舉行過一次,這一天還沒過去,又來一次,怎麼跟那些文武大臣交待?即便不理會他們,那也總得對自己有益才行。
隨後,瑞王的回答讓雲太後非常果斷的緊急召開了此次議政。用瑞王的話來講,此次議政肯定還是沒什麼結果,但卻可以試探出朝中重臣的態度和想法,說白了,就是能看出哪些人是站在雲太後這邊的,哪些人是站在李太妃那邊的。選帝之事不是兒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果然不其然,最先冒頭的還是首相朱純,而雲太後等的就是朱純率先拋出的概念。
雲太後欠了欠身,一臉愁容的說道:“祖製規定,有嫡立嫡,這沒錯。朱大人認為肅王應為新帝,意思是不是就說肅王是嫡出?既然肅王為嫡出,那是不是說明李太妃才是太宗皇帝的正宮,而老身卻什麼也不是了?”
此話一出,朱純著實嚇了一跳,他的確把這一茬給忘了。雲太後才是正宮,她的孩子才是正兒八經的嫡出。隻是,雲太後至今膝下無子,才一時給忘了。
朱純的理論是正推,才得出肅王為新帝的結論;而雲太後則是反推,你既然說肅王為新帝,那就是承認肅王為嫡出,顯然是不對的。
其實,無論正推還是反推,都對,而又都不對。但是,這節骨眼上,根本容不得去仔細推敲。
“老身的確膝下無子,難道就不是太宗皇帝的正宮了?朱大人剛才所言,究竟意欲何為啊?”雲太後加重了語氣。
朱純的腦子一時糊塗,根本反應不過來,於是自認理虧,趕緊跪地,解釋道:“老臣並無此意,一時糊塗,還望太後不要怪罪。太後才是我朝後宮之首,無人敢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