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外向孤獨症(2 / 2)

“狂歡虐殺行為者,其行為因素,是以自我享受為主。而以前,陳誌航必然都是和女人上床僅此而已。他為何要殺死楊思思?我推測,就是因為他在和楊思思上床的時候,視野之中,恰好通過楊思思的窗戶,看見了大熊山!陳誌航和盧少夫的心理分析有相似性,這兩人都有自閉,隻是,陳誌航卻帶有更加封閉自我的心態。而山中的隱蔽,恰好讓這兩人找到共鳴。大熊山必然給了陳誌航一種刺激,在陳誌航和楊思思享受魚水之歡的時候,陳誌航忽然接受了這種刺激,所以,在楊思思幾乎沒有意識到危險的情況下,被陳誌航弄死。隨後,極為聰明且對犯罪現場處理非常有經驗的陳誌航,在不動聲色間將現場打掃幹淨,甚至將自己的生物體征樣本也全部帶走。從楊思思開始,陳誌航心中的狂歡虐殺心理徹底被激發,於是,他開始尋找第二個目標,恰好,鳳凰酒店需要培訓,陳誌航又發現了外圍女蔡嘉嵐。他的犯罪欲望已經開啟,而蔡嘉嵐是最合適的人選,隻是因為陳誌航有心理潔癖,所以,他需要讓其他人去約蔡嘉嵐。其中,陳誌航作為一個培訓師,而且和娛樂圈有些交集的人物,他恰好和克林頓認識,並且知曉克林頓和蔡嘉嵐等人的事情,於是,他利用自己綠雉會的身手,恐嚇克林頓將蔡嘉嵐約出來。同樣的,當蔡嘉嵐知道不是克林頓約的自己,出現的卻是陳誌航時,她同樣不會失望,因為,她和楊思思的心理一樣,覺得在陳誌航的身上有利可圖,結果,卻把自己的性命送掉了。最後一人夏穎,是因為她和左天倫分手,夏穎同樣需要依靠,而她覺得成熟的陳誌航,是個事業有成的男人,可以為自己提供依靠,結果,卻同樣被陳誌航約到天羽山殺死。有必要注意的是,陳誌航一定侵犯了不止這三個女人,但是,陳誌航之所以選擇這三個女人殺死,是因為狂歡虐殺行為者,處在第一階段的時候,是有規律性的,他隻會選在在有山,且對方是製服狀態下才殺死。而這三人,當時都符合他的需要,於是,隻有這三人被殺死。隨後,陳誌航其實也想繼續犯罪,甚至想進入第二階段,隻是,一場意外的車禍,讓他不得不去了醫院,這也多少保全了其他女人。”

“說了這麼多,我希望大家注意一點,陳誌航,一定是一個外向孤獨症患者。”

外向孤獨症,指某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善於交際、有很好的人緣,看似“外向”,實則“孤獨”,沒有可以傾訴內心情感的朋友,朋友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失落、不安、空虛。外向孤獨症與醫學上的“孤獨症”截然不同。

他們所擁有的特點是諸如,在大家的麵前總是喜笑顏開、快快樂樂非常幽默,這就是所謂的“外向”。相反的則是“內向”,這種人的內心情感往往很豐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們不喜歡將之表現出來,不喜歡刻意地找人訴說。周圍人也誤以為他們內心很強大而沒有怎麼關心他們,這就是所謂的“孤獨”。這種人一般擁有多重性格,遇到什麼樣的人就會講什麽樣的話。能適應不同性格的交往對象。他們的朋友雖多,但沒有幾個可以傾心相談的。

我繼續道:“下麵是最關鍵的,我希望在坐的每一個警員都要注意,這會對抓捕陳誌航非常有用。陳誌航和盧少夫一樣,都是從小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自閉。但是陳誌航通過自己強大的內心,將自閉偽裝的很好。他從小就懂得很多道理。有時很神經,有時很鎮靜。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傷心,但不會被發現。安慰很多人,但自己卻沒人安慰。自身的情緒很容易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控製。渴望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朋友,會執著到底,卻又自尊心極強,被人誤認為外表自負。而他的依靠,一則,便是大山,二則,便是對製服的發泄。現在,陳誌航已經暴露,很顯然,在經曆了盧少夫繼承他犯罪之後,他應該已經進入了狂歡虐殺行為者的第二個階段,就是沒有規律的階段。我們無法通過路線圖,來判斷他要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犯罪。但是,我們現在有了他外向孤獨症的心理摹寫,就意味著,我們現在隻要在兩個方麵找到答案,便可以找到陳誌航的犯罪軌跡。”

“哪兩個方麵?”所有警察都摩拳擦掌,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這個逍遙三年的犯罪者追拿歸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