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 / 2)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財會金融

作者:郭寶琳 王德娟

[摘要]

本文闡述了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指出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幾個對策。

[關鍵詞]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問題

中間業務是指在商業銀行利用信息、技術、信譽等優勢,以代理人或中間人的身份為客戶辦理收付、谘詢、擔保、租賃等其他委托事項,提供多樣的金融服務,並收取一定費用的經營活動。

一、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

1.中間業務品種較少、層次低、結構不合理

我國商業銀行可以開展的中間業務品種約為260種,但是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商業銀行可開展2萬餘種中間業務相比,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而且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約有60%集中在代收代付、結售彙、結算等勞務型業務上。在我國目前的商業銀行並沒有單獨的中間業務部門。這樣的分割式管理在在一定程度上就導致中間業務的發展缺少協調性與統一性。各個商業銀行之間的中間業務品種大同小異,同質化現象普遍,這是因為各個業務品種的市場占有率靠國有商業銀行這一壟斷地位獲得的。因此,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改變依靠傳統模式盈利的習慣。

2.中間業務占有量小,效率不高

在全國工行的收入中,中間業務的比重約為20%。因此,較低的收入比重是中間業務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

首先,銀行傳統的業務收入主要是依靠存貸款利差,但是這比較容易受到國家貨幣政策的影響而上下起伏。因此,各個銀行為擴大收入來源,中間業務必然成為商業銀行競爭的一個重要領域,因此激烈的競爭是一些銀行刻意壓低部分中間業務的收費。

其次,銀行傳統的經營觀念與客戶金融意識的淡薄阻礙了中間業務的發展。銀行為擴大客戶群體,以便吸收更多的存款與貸款來源,變異中間業務作為競爭手段,例如對於代發工資,代收話費等業務,隻收取很少費用。這樣就產生了極大的人力與物力成本,而且利潤微薄。同時,隨著銀行逐漸認識到中間業務重要性,開始增加中間業務的收費項目。結果,客戶在思想觀念中就不認同,曾在2012年,銀行披露了各項業務的手續費,結果在社會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導致銀行在公眾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因此,銀行如何解決亂收費問題將關係到中間業務的健康發展。

3.中間業務的定位出現偏差,定價機製不健全

在蒙陰地區,工行仍將中間業務作為輔助業務;客戶經理的季度考核仍是以貸款任務與存款任務為主,並將存貸款任務與績效工資掛鉤。這樣就相當於激勵工作人員將存貸款作為主要業務,而中間業務就得不到足夠的重視。這種傳統的中間業務定位,會不利於中間業務的長遠發展。

而且,對中間業務的定價存在諸多缺陷。在定價過程中較為隨意,缺乏係統性,有時沒有經過調查與研究,便開始推行。之前關於跨行查詢收費問題,客戶反應強烈,這就反映了定價機製的不完善。

4.金融市場不健全,法律法規不完善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展迅速,但是由於我國的金融業起步較晚,因此有許多製度與法規都不健全。特別是關於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法規,其數量不僅較少,而且內容也不盡詳細,僅僅作為指導性文件。再者,我國商業銀行實行分業經營的原則,雖然這是銀行出於風險控製的考慮,但是這種規定的確在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擴展,使得銀行對那些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中間業務產品不敢過多涉及,隻能處於試點階段。因此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的滯後成為製約商業銀行發展金融工具創新型中間業務的瓶頸。但是,對於銀行是否為了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將分業經營改革為混業經營模式,還值得仔細考慮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