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生活不易(2 / 2)

“啊?”婦人一臉精打細算:“這李四綢緞莊可是越來越摳了,下回要考慮考慮了。”

由於,婦人站在門口思考出了神,都忘了給錢這茬了。

“咳咳。”徐小帆幹咳了一聲。

婦人才醒過神來,哎呦了一下,小跑回房裏拿了五文錢給他。

............................

“我的天!才五文錢!”徐小帆沮喪地搖了搖頭。

生活不易,生活在古代更是艱難。

五文錢並非全是他的,還有扣掉私人驛站的費用,到自己手上也隻剩下三文錢。

夠幹嘛?買七兩白米,兩個饅頭,連吃一碗帶肉腥的陽春麵都吃不起。

物質生活都滿足不了,更別說精神世界!

買一本卷軸書要五十文錢,去茶樓聽一個小曲要上百文,去青樓的話沒有一兩銀子都拿不出手。

我滴個神啊!殺了我吧!

徐小帆的內心世界是掙紮的,表情是淡定的。他行屍走肉地在街道間晃蕩,屁大點的小男孩躲在娘親後頭,對他噗呲一笑,也不知傻笑個啥。可能古代的小孩就是這樣較傻樂傻樂的吧。

米鋪。

“給我來兩斤白米。”徐小帆對著米鋪的小雜役說道。

“要哪種?”小雜役左手拿著布袋子,右手持著葫蘆瓢。

米的種類頗為多了些,木牌插在大米之中,長安米、洛陽米、揚州米、成都米、特產小米種...........

七零八落的繁體字看得頭疼,都什麼跟什麼,看得怪累的。

“四文錢一斤那種。”徐小帆也不知道是哪一種,按照小師妹吩咐得準沒錯。

“好嘞。”

徐小帆盯著他的秤砣,生怕小夥計會給他缺斤少兩。還可以,多了兩錢,撐杆子微微上翹,他的嘴角也跟著揚了起來。

不是他摳,而是生活不得不讓他斤斤計較。雖然,吃得飽穿的暖,但生活條件可是大不如現代,想要更好的生活,必須從點滴做起。比如,早上喝粥、中午喝粥、晚上繼續喝粥==

徐小帆提著兩斤大米,直徑回到了一個連門牌都沒有的宅子,古樸、破舊的小四合院,任誰都想不到這是個私驛。

“我回來了。”

“哦。”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站在宅子中央做著類似廣播體操的保健操,瞧了他一眼:“衣服送到了嗎?”

“送到了,師傅。”徐小帆在廚房裏倒米進缸,又順手把兩文錢放到了桌上。

這個被稱作師傅的中年男人,名叫張長德,他是這家私驛的老板,宅子前身是個藥鋪,但是學藝不精隻能改行,徐小帆正是他改行前收的徒弟。

背啊!在徐小帆這輩子的記憶裏。這個師傅好吃懶做又愛做白日夢,跟了他三年,屁點藥理知識都沒學到,還給他試過藥,差點沒拉死在茅房。

“大師兄呢?”徐小帆走完前院去後院,那個木訥的宅男師兄竟然出門了?!?

張長德耍著廣播體操道:“他去王木匠家取牌匾了。”

“牌匾做好了?”

“沒錯,王木匠叫他去拿的。”

“那....”

“別說話,打擾我運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