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楔子(1 / 1)

“十、九、……二、一,發射!”當正歸天用他那因激動而顫抖的右手食指按下眼前的紅色按鈕時,發射基地的所有工作人員和發射場外來自不同國家的幾千位觀眾都屏住了呼吸!宇宙五號飛船如同一條青雲直上的蛟龍飛向了蔚藍的天空!

一百年了!自從人類開始探索宇宙空間傳輸站以來,已經整整過去了一百年!雖然在這一百年內,全球無數次的政治風雲,有原來的一百多個國家變成了如今的地球聯盟體,但是這一項探索從來都沒有間斷過。

2100年,美籍科學家邁克爾-雷登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啟發,提出了空間傳輸站的設想,給宇宙航行帶來了一線曙光。愛因斯坦指出,質量巨大的星球可以是時空彎曲。如果能使宇宙空間彎曲,那麼從一點到另一點的距離就可以減少,甚至變為零。但是即使像太陽這麼大的星球也隻能是空間彎曲0.5度,也就是說,要想建立傳輸空間站,必須找到密度大於太陽幾十萬倍的物質。這也許隻有在宇宙大爆炸時才可能找到。但是如果能獲得足夠大的能量,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同樣可以達到使時空彎曲的效果。

2110年,日本科學家通過誇克聚變使空間彎曲了10度,從此人類開始了探索能產生更大能量的實驗。

2130年,中國科學院宣布,中國通過光子聚變使空間彎曲了90度。這件事為中國成為全球五大聯盟體的首領奠定了基礎。從此,人類再次掀起了“光子熱”。

2150年,在地球聯盟體建立5周年的慶典上,地球科學院宣布,科學家們已經成功的使空間彎曲了179.9度,同時,科學院宣布,“宇宙空間傳輸站計劃”開始啟動。

2170年,經過長達20年的探索,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建立了第一個傳輸站。用了一秒中的時間成功的將宇宙一號從地球衛星軌道送入月球衛星軌道。

2180年,經過十年的準備,通過傳輸站將一隻青蛙送入了月球。同年,“宇宙登狼計劃”正式啟動,預計用二十年的時間使人類通過傳輸站登入生命存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天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