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為壓製國人的不滿,厲王還命衛巫進行監視,如果一旦發現有謗王者,立即殺戮,最後導致人人自危,終於釀成了大量國人起義,在大規模暴動以後,周厲王被迫出逃離長安城,朝中由召公、周公兩人決定處理,這是一次由諸侯代為天子執政,而厲王就是周幽王的爺爺。
周厲王死後,由周宣王即位,可以說周宣王在位46年,汲取了各種教訓,開始大力改變政策,同時為解除戎狄的威脅,還發動了對戎狄的防禦戰爭,最後也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在對荊楚、淮夷的戰事中,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社會中各種矛盾依然暗中存在,整個社會仍處於動蕩之,這也就是曆史發展的正常現象,總是會有太多的不平衡。
因此在周幽王即位以後,在財富及利益所驅動,周王朝與其它外族的戰爭幾乎一直不斷,江漢流域是外族的根據地,從周宣王的晚年開始,周王朝已經開始重新出現了衰象,其中就有周宣王幹涉魯國的君位繼承,最後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了天下諸侯的第一次不滿,以及不睦。
在周宣王三十六年,周王朝大兵出征伐條戎、奔戎,最後卻慘遭敗績,在周宣王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薑氏之戎戰於千畝,也是慘敗收場,所以在這樣的戰爭消耗下,原來的周王朝十四師,早就已經不複存在,如今的十四師,基本都在各諸侯國的手中。
所以周幽王可以指揮的軍隊,隻有長安城的一師(一萬人)而已,而宗周駐有的六師,以及在成周駐有的八師,分別被附近幾個大諸侯國控製,周幽王沒有實際的指揮權。
另外就是在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周王朝伐六濟之戎失敗以後,同時周王朝內部出現天災頻仍,最後導致周朝統治內外交困,外有強敵,內無諸侯相助的不利局麵。
所以此時兵馬大元帥葉劍老將軍,慕容墨提出的建議,是要周幽王和諸侯修好,這樣周王朝十四師就會出兵援助長安城,但是聽到這一切的黃子軒笑了,因為想要天下諸侯團結在一起,首要的條件就是廢王後褒姒,以及如今太子伯服,對於這一點,黃子軒知道周幽王是死也不會答應的。
從身為男人的角度,黃子軒佩服周幽王,因為他可以寧願不要權勢,不惜破城滅國,也要保住自己喜歡的美人,但是從某種角度,周幽王就是個傻子,因為他不懂的變通,如果黃子軒是周幽王,他一定會先向諸侯示好,然後再想辦法把十四師的兵權重新拿回來,到時候在繼續跟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
所以果不其然,還沒有等黃子軒走到大殿的門口,周幽王的聲音已經響起說道:“眾卿的話語,孤王十分明白,但是孤的心意已決,你們就不用在繼續勸說了!如果在申候叛軍和犬戎進攻鎬京之時,天下諸侯還沒有出兵前來相助,那麼就讓孤隨先王而去,但希望他們已經做好了,被天下人恥笑和唾罵的準備!”。
看到周幽王這樣倔強,大殿其他幾名大臣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正在此時,大殿響起以為侍從的通報聲:“中山國卿士黃子軒,前來覲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