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二十六章(1 / 2)

朱由校雖然來的有些目的,但是這是在孫府,而且孫府的全家人都在場的,也不好表現的太過露骨,而征倭戰事如今正是迫在眉睫,待到朱由校達到自己目的之後,朱由校和孫承宗還有李之藻很快的便談及到了征倭的問題。

“皇上,那倭國的使者現在如何處理啊!這倭國的使者如今每日京師到處轉悠,還千方百計的想往一些要害地方鑽去!”

朱由校心想那本多賴慶肯定是被大明的繁華花了眼,乘著這機會多多在大明學習學習,不過換做是朱由校,估計早就給氣死了,想那大明書冊上鋪天蓋地的貶低倭人的內容,朱由校偏偏還讓人將每期的大明書冊送去……

“不用管了,這些使者隨便他們怎麼了,隻要不泄漏朝廷的機密便是了,暫且不說這倭國的使者,在京師盤桓了兩月之久的還有那琉球和呂宋使者,每日不是想從我大明偷學一點東西走,其實這些人也就是學學我大明的毛皮,朕的這些舉措不說在他們那些蠻夷之地興起,就是到了我大明的其他地方都是阻力重重,有甚好懼怕的!”

孫承宗已是連著兩年沒有出京了,對大明其他的地方的了解估計還比不上朱由校,不過李之藻卻是在遼東混了許久,對遼東的情況可是熟悉的很,這時立刻接著說道:“皇上所說極是,別的微臣不說,就這遼東首府遼陽雖然比之以前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和京師相比,那些進步實在不足提起,現下京師的繁花似錦和大明其他地方的慘淡經營形成了鮮明對比,長此以往也不是什麼辦法,微臣覺得皇上還是要注意這均衡發展的問題,自古百姓造反都是打著均民富的旗號,如今京師這般繁華,不知道多少人在眼紅!”

這般刺激的話也隻有李之藻這軍人會說,不過朱由校卻是平心靜氣的接受,現在大明發展極度不均衡的狀況是事實,不說自己將京師發展起來了,就是在這以前,大明內部就是貧富差距十分之大,江南的人口經濟是西北和西南的幾倍以上,現在京師的經濟估計就快要抵上半個江南了,如果純粹計算工業產值,京師的產值絕對是大明其他的地方的總和,甚至比之好高上許多!

這時孫府的下人又是端了盤青菜上來,朱由校才是發現整個桌上到現在是一筷子都沒有動,自己剛剛一直顧著說話,把吃飯這事情倒給忘了,便是自己先夾上一些菜色,笑著說道:“邊吃邊說,大家坐在一桌菜前說別的實在有些別扭!”

孫承宗不甚同意李之藻的話,這個問題孫承宗早就和朱由校商議過,孫承宗也是明白朱由校的意思的,用句話來概括就是,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下京師的發展雖然很快,但是已經沒有以前那般迅速了,許多掌握了技術和方法的商人開始在大明的其他地方開設工廠,像夏天行的馬車行,為了滿足南方城市的需求,在廣州開辦了一家大型工廠,除了一些機械加工難度較高的零件還需從京師調運,其他的完全可以在廣州生產,這樣運輸費用大幅降低!當然,在京師這樣的商號不在少數,再說,京師的不斷發展,工人的收入短短兩年之內便有了上漲的趨勢,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將生產基地向原材料出產處轉移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況且就算朱由校不幹預,那些驚人的利潤會驅動大明商人不斷開發那些落後地區的!

“李大人,這話可不是這般說的,現下大明盛世太平,何來百姓造反,就算造反也是一些刁民領頭作亂而已,如何能牽扯到京師的繁華上來!”現下京師的繁華可是孫承宗治下的業績,你李之藻攻擊這個不就是攻擊我孫承宗麼!

“好了,這事兩位愛卿就不要爭辯了,朕在未來的幾年之內要建設幾個特區城市,第一便是京師,第二是長江口的鬆江,第三便是珠江口的廣州,第四是蜀中的成都,五六是陝西的西安和江南西路的南昌,當然還有台灣的新興城市台北!這是第一梯隊的城市,朕專門遣員進行管理,同時每個城城市朕每年撥付十萬兩的銀兩資助!當然其他的各個布政史司的駐地,各個水路陸路要衝,邊境關卡朕也會加緊資助的,現下大明京師迅速發展給了朝廷比較充裕的財力,發展大明,讓發展惠及更多的大明百姓那是朕應該盡的義務!”

朱由校的這番話說的孫承宗和李之藻啞口無言,不過這可是個大消息,自己回去之後要趕緊準備準備,皇上派遣人員肯定要從朝中挑選,如今自己有了準備,那就可以安排自己派係的人上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