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一章 南巡南京(2 / 2)

為了這次南巡,朱由校做的準備工作倒是十分完善,一方麵派人修葺行宮,另一方麵還從宮中派了一些宮女太監提前到南京皇宮給自己打點!如今是大明天啟五年八月,離上次征倭戰事完結,大明朝已經有了兩年多的和平日子,這兩年裏明朝的發展雖然不曾像剛剛開始的兩年一樣發展的那般迅猛,但是節節攀高的朝廷歲入,還有百姓腰中沉甸甸的錢袋子,讓朱由校有了花些閑錢娛樂自己的本錢!

再說朱由校腦中經常想的便是乾隆六下江南那種風流事情,雖然這乾隆還沒出娘胎便被朱由校給消滅了,但是這遊曆江南,考察民情,考核官吏,加上享受生活的事情,朱由校如何能夠拒絕,再說如今朝廷雖然有些磕磕碰碰,但是總體說來還算比較平靜,這幾年裏,不管孫承宗的東林,還是徐光啟的西學,在朱由校的一係列方針之下,影響日益削減,朝廷裏這幾年新近上任了不少年輕的官員,這些官員思想都比較開明,加上受朱由校影響較多,絕對不會有朋黨之類的事情發生!

朝中矛盾解除,國內的情況也十分穩定,朱由校登基之初頻繁的農民起義,此時已經偃旗息鼓,除了在四川、雲貴那種少數民族聚居區還經常發生一些小叛亂,其他地方倒是平和的,其實這也正常,老百姓隻要有口飯吃,誰還和你造反,而朱由校對大明的脫貧工作還是比較用心的,這幾年裏,朱由校對大明的流民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首先是降低賦稅,大明的歲入雖然一直猛增,但是朱由校對百姓的橫征暴斂卻是管的很嚴,雖然農業的賦稅在大明總的歲入中的比例還占不小的比例,但是數額卻在不斷下降。

除了降低賦稅,開發性移民便是朱由校的第二個辦法,朱由校在登基以來,實行了兩個重點移民項目——台灣、遼東,一個鼓勵移民項目——倭國九州,截止到現在,台灣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一百一十多萬的數字,而遼東在這幾年裏人口也是恢複了不少,在沈陽、遼陽和京師之間的遼東走廊上,人口已經超過了兩百多萬,而在女真族的生活區域內,也有七八十萬明朝屯田軍民存在!大明內地不斷的移民,使得原本數量巨大的流民數量大肆減少!

開發性移民隻是消除流民數量的一個方麵,而大明蓬勃發展的工商業也是大量流民流向的方向,以京師為例,在五年的時間內,京師的人口從以往的七十多萬人口增長到了九十多萬,增長了二十多萬,其中大部分都是工廠招來的無地流民!

當然,朱由校還對明朝進行了土地丈量,和平贖買了不少私人田地,然後將這些土地和原本的官田用比較低的租價將地租給那些無敵流民,朱由校將這個政策換做是最低保障田,這樣便可以壓低那些惡霸地主的租價……

朱由校對大明最為重要的農民采取了這麼多措施,自然將叛變的幾率降低了不少,而這也要多虧明朝軍隊的強大,明朝軍隊在經曆了一個長達四年的馬拉鬆改革之後,終於完成了全部的改革,原本的軍戶製度徹底從大明消失,明朝的士兵從以往的一百六十萬變成了一百一十萬,一百一十萬大明軍隊被整編成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地方守衛部隊,大約有三百個左右的衛所,職責是丙類作戰部隊和平匪叛亂,一部分是機動作戰部隊,共計五十四個通州師,其中甲類作戰師十八個,乙類作戰師三十六個。

其中京師駐紮六個甲類師,五個乙類師,遼東駐紮了三個甲類師,三個乙類師,其他九邊共駐紮四個甲類師,十二個乙類師,兩個水師有四個甲類師,六個乙類師,大明全部南京、浙江、江西、湖廣、陝西、廣東、山東、福建、河南、山西、四川、廣西、貴州、雲南十四個布政史司中,除了九邊的山西、陝西,還有水師駐地山東和福建,其他十個布政史司各分布有一個通州師!其中南京因為是兩京之一,多駐紮了一個甲類師 這般的兵力分布很明顯就能看出大明的軍事中心在西北的蒙古和東北的遼東,還有海洋上的危險!

如此平和的環境,加上對於開發南部的想法,朱由校便想起學習小平爺爺來回南巡,給南方的官員和百姓鼓鼓氣,吃吃定心丸!